首页汉语字典柯字的解释
柯

拼音 注音ㄎㄜ
部首木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五笔SSKG 五行 统一码67EF
笔顺一丨ノ丶一丨フ一丨
名称横、竖、撇、点、横、竖、横折、横、竖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ē(ㄎㄜ)

⒈  斧子的柄:斧柯。

⒉  草木的枝茎:交柯错叶。

⒊  姓。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木、可声

English

axe-handle; stalk, bough; surname

最读网柯字讲解

“柯”字的语文讲解 “柯”是一个汉字,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柯”不仅是一个常用的姓氏,还承载着一些特定的文化和象征意义。 首先,从字的结构来看,“柯”字由“木”和“可”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木”指的是树木,而“可”则常常表示同意、许可等意思。将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柯”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柯”也经常出现。比如,在《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周行。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周行”这首诗中,“硕鼠”指的是大老鼠,而“柯”在这里被用来比喻树木的枝干,形象地描绘了老鼠在树木间穿梭的场景。 此外,“柯”字在现代汉语中还常用于姓氏。据考证,“柯”姓起源于古代的楚国,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姓氏的一个分支。如今,“柯”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其是在一些南方省份。 除了作为姓氏外,“柯”字还有一些特定的文化含义。比如,在古代,“柯”有时被用来指代一种植物,即“柯树”。柯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树皮呈灰褐色,叶子呈卵形或椭圆形,常用于观赏或制作家具等。此外,“柯”在一些成语中也有所体现,如“柯叶”指的是草木的枝叶,常用来比喻琐碎的事物。 总之,“柯”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字形结构,还在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汉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了解“柯”字的文化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与“柯”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如“柯桥”、“柯洁”等。这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用语,还体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柯


※ 柯的意思、基本解释,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2) 同本义 [axe-handle,helve]

柯,斧柄也。——《说文》

柯,柄也。——《广雅》

今若大其柯。——《国语·晋语》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

(3) 又如:柯斧(喻法规);柯长三尺

(4) 古长三尺之称。引申为法则 [rule]

柯,法也。——《尔雅》

(5) 又如:柯亭(法则、法度)

(6) 树枝 [branch]

横柯上蔽。——《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8) 柯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实为长卵形,外有硬壳 [pasania cuspidata]

康熙字典

柯【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歌。《說文》斧柄也。《詩·豳風》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周禮·冬官考工記》柯長三尺。

《倉頡篇》柯屬,槍梢也。

《爾雅·釋詁》柯,法也。

枝也。《謝靈運·鄴中集詩》傾柯引弱枝。

草莖也。《張衡·西京賦》濯靈芝以朱柯。

《方言》盂謂之柯。

木名。《廣志》柯木出廣南山谷閒,波斯家用爲船舫。

齊地名。《春秋·莊十三年》公會齊侯盟于柯。

姓。《韻會》吳公子柯隆之後。

叶于希切,音衣。《黃庭經》丹靑紫條翠靈柯,七蕤玉籥閑兩扉。蕤原字上从八作,不从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柯【卷六】【木部】

斧柄也。从木可聲。古俄切

说文解字注

(柯)斧柄也。見豳風毛傳。考工記曰。一欘有半謂之柯。注云。伐木之柯。柄長三尺。又廬人注曰。齊人謂柯斧柄爲椑。按柯斧者、大斧也。柯之假借爲枝柯。從木。可聲。古俄切。十七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