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抠字的解释
抠

拼音 kōu 注音ㄎㄡ 繁体
部首扌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62A0
笔顺一丨一一ノ丶フ
名称横、竖钩、提、横、撇、点、竖折/竖弯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抠(摳)kōu(ㄎㄡ)

⒈  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

⒉  向狭窄的方面探求、探究:抠字眼儿。死抠书本。

⒊  雕刻(花纹):抠镜框的花边。

⒋  吝啬:抠门儿。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区声

English

raise, lift up; tight-fisted

最读网抠字讲解

“扌”字族字的语文解释 在汉字中,“扌”字族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部首,它通常与手部动作相关。今天,我们将详细探讨“扌”字族中的一个常见字——“抓”。 一、“抓”的含义 “抓”是一个动词,表示用手握住或抓取某物。这个动作通常涉及到用手指甲或手掌紧紧地抓住物体,有时还伴随着一种试图将物体固定在手中的意图。 二、“扌”字族的构成 “扌”字族包含多个与手部动作相关的字,如“把、拍、拧、抓、捏、握、提、挑”等。这些字都带有“扌”作为部首,表明它们与手的动作有关。 三、“抓”字的用法 1. 动词用法:“抓”可以用作谓语,描述一个具体的动作,如“他轻轻地抓了抓头发。” 2. 名词用法:有时,“抓”也可以用作名词,表示被抓住的物体,如“墙上抓着一只蚊子。” 3. 固定短语:在汉语中,“抓”还常与其他字组合成固定短语,如“抓耳挠腮”、“抓心挠肺”等,这些短语形象地表达了某种强烈的情感或状态。 四、“抓”字的演变 “抓”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其字形像一只手抓住了另一只手的腕部。随着时间的推移,“抓”字的字形逐渐演变,但其基本含义和用法一直保持不变。 五、“抓”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抓”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或影响,如“他抓了抓衣角”,暗示他感到紧张或不安。此外,“抓”也常用于表达一种迫切或急切的情绪,如“抓耳挠腮”,形容人因为焦急或不安而做出的动作。 六、总结 “抓”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汉字,它通过简洁的笔画和形象的构形,向我们展示了手部动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作为“扌”字族的一员,“抓”不仅体现了汉字的构造特点,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抓”字的语文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准确地运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抓”字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体会身边的动作和细节,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意义。

抠


※ 抠的意思、基本解释,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kōu

〈动〉

(1) (形声。从手,区声。本义:抓,提)

(2) 同本义 [lift up]

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聊斋志异·大力将军》

(3) 又如:抠衣(提起衣服前襟。表示对人恭敬);抠迎(抠衣迎接);抠裳(抠衣);抠请(抠衣延请)

(4) 挖 [dig or dig out with a finger or sth.pointed;scratch;pick]

抠眼睛,捻鼻子。——《西游记》

(5) 又如:在地上抠个洞;把掉在缝里的豆粒抠出来;抠心挖肚(抠心挖血。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抠索(掏挖,勒索)

(6) 抓牢 [seize;grasp]

卓气力大,两手抠住; 吕布便入,揪倒 伍孚。——《三国演义》

词性变化

kōu

〈形〉

(1) 〈方〉∶吝啬 [stingy]。如:这人真抠;抠索(吝啬,寒酸);抠抠搜搜(缩缩。方言。小气,不大方)

(2) 通“眍”。眼睛凹陷 [sunken]。如;抠搂(眼珠子深陷在眼眶里)

康熙字典

摳【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口侯切《集韻》《韻會》墟侯切《正韻》驅侯切,?音彄。《說文》繑也。一曰摳衣升堂。《廣韻》挈衣也。《禮·曲禮》摳衣趨隅。《註》摳,提也。

探也。《列子·黃帝篇》以瓦摳者巧,以鉤摳者憚,以黃金摳者惛。《註》以手藏物,探而取之。

《揚子·方言》摳,揄旋也。秦晉樹稼早成熟謂之旋,燕齊之閒謂之摳揄。《集韻》或作挎。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于切,?音區。亦褰裳也。

《集韻》於口切。與毆同。捶擊物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摳【卷十二】【手部】

繑也。一曰摳衣升堂。从手區聲。口侯切

说文解字注

(摳)繑也。按糸部曰。繑、絝紐也。與摳義絕遠。疑是矯字之譌。矢部曰。矯、柔箭箝也。摳之義爲矯枉。一曰摳衣。各本下有?堂二字。今依韵會刪正。攐篆下曰。摳衣也。然則此當云一曰攐衣。曲禮曰。摳衣趨隅。摳、提也。衣、裳也。論語注云。攝?者、摳衣也。从手。區聲。口矦切。四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