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膭字的解释
膭

拼音 kuì 注音ㄎㄨㄟˋ
部首月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笔EKHM 统一码81AD
笔顺ノフ一一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
名称撇、横折钩、横、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uì(ㄎㄨㄟˋ)

⒈  肥大。

统一码

膭字UNICODE编码U+81AD,10进制: 33197,UTF-32: 000081AD,UTF-8: E8 86 AD。

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膭字讲解

“菡萏”字的语文解释 在古典文学的瑰宝中,“菡萏”一词常让人感到陌生,但它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汉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菡萏”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古文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看“菡萏”这个词的构成。“菡萏”由两个部分组成:“菡萏”和“芭”。其中,“菡萏”是关键字,而“芭”则常常作为修饰语出现。 1. 菡萏的字义 “菡萏”原指荷花的别称,其字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因此得名。在古代文献中,“菡萏”常被用来形容荷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例如,在《诗经》中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芙蓉焉。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芳菲菲于后土兮,聊与予生兮。”的描写,其中的“芙蓉”即指荷花,也就是“菡萏”。 2. 菡萏的语法特点 在古文中,“菡萏”通常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很少单独拆分。它既可以作为名词,指代荷花;也可以作为形容词,用来形容与荷花相关的景象或事物,如“菡萏香连十顷陂”中的“菡萏”,就是用来形容荷花香气四溢的景象。 3. 芭的修饰作用 “芭”在“菡萏”一词中起到了修饰的作用。它常常与“菡萏”一起使用,形成成语或词组,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美感。例如,“菡萏芭蕉”就是一个常见的词组,用来形容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植物——芭蕉和荷花。 4. 菡萏在古文中的运用 在古文中,“菡萏”一词经常出现在描写自然景色的篇章中,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等。它不仅能够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还能够提升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此外,“菡萏”还常被用于比喻和象征,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形象,就寓意着高洁、纯净的品质。 总之,“菡萏”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通过对“菡萏”字义、语法特点以及在古文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内涵和魅力,还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膭


※ 膭的意思、基本解释,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膭【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公回切《集韻》姑回切,?音傀。《廣韻》肥貌。《集韻》肥大貌。

《廣韻》《集韻》?胡對切,音潰。義同。

《集韻》徒對切,音隊。下大貌。

交流分享

  • 膭的词语
  • 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