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缧
拼音
léi
注音ㄌㄟˊ
繁体縲
部首纟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XLXI 五行火 统一码7F27
笔顺フフ一丨フ一丨一フフ丶丨ノ丶
名称撇折、撇折、提、竖、横折、横、竖、横、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部首纟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XLXI 五行火 统一码7F27
笔顺フフ一丨フ一丨一フフ丶丨ノ丶
名称撇折、撇折、提、竖、横折、横、竖、横、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缧(縲)
⒈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
⒉ (縲)
异体字
- 縲
- 纝
造字法
形声:从纟、累声
English
a chain or rope used bind criminals
最读网缧字讲解
“纚”字的语文讲解
“纚”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读音为lí。下面是对这个字的详细语文讲解:
一、字形结构
“纚”字由“纟”和“离”两个部分组成。“纟”是绞丝旁,通常与丝线、绳索等有关;“离”则有多重含义,如分离、分开等。
二、字义解释
1. 绳子、丝线:“纚”常用来形容像绳子一样细长、柔软的东西,如“丝纶”(丝线和纶丝,常用来泛指蚕丝)。
2. 环绕、围绕:“纚”也可以表示环绕或围绕的意思,如“纚罗”(形容丝织品等的华美)。
3. 连绵不断的样子:在古文中,“纚”还可以用来形容山势、水流等连绵不断的样子,如“纚山”指的是连绵的山脉。
4. 动词,绕着:“纚”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绕着某物走,如“纚绕”(形容回旋曲折的样子)。
三、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
- 丝纶:古代指丝线和纶丝,常用来泛指蚕丝。
- 纚罗:形容丝织品等的华美。
2. 动词用法:
- 纚绕:绕着某物走。
3. 形容词用法:
- 纚山:连绵的山脉。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縼、縻、络绎等,都表示连接、环绕的意思。
- 反义词:解构、断裂等,表示分解、断开的意思。
五、文化意义
“纚”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它不仅体现了汉字的象形特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古代服饰中,“纚”字常用来形容衣物的华美与精致;在文学作品中,“纚”字也常被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总之,“纚”是一个充满韵味的汉字,它的字形结构、字义以及用法都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 缧的意思、基本解释,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缧
縲、纝
〈名〉
(形声。从糸(
),表示与绳索有关,累声。本义:黑索) 同本义 [black rope ]虽在缧絏之中。——《论语·公冶长》
词性变化
◎ 缧
縲
〈动〉
(1) 引申为捆绑,拘禁 [tie]。如:缧囚(捆绑囚犯);缧絷(捆绑)
(2) 缠绕 [twine;bind]。如:缧缧(缠绕的样子)
康熙字典
縲【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力追切《集韻》《韻會》倫追切,音纍。《類篇》纍,或作縲。《論語》雖在縲絏之中。《註》縲,黑索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絏。
又《集韻》盧戈切,音驘。大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