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
拼音
zhāng
注音ㄓㄤ
部首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SUJH 五行木 统一码6A1F
笔顺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一丨
名称横、竖、撇、点、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部首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SUJH 五行木 统一码6A1F
笔顺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一丨
名称横、竖、撇、点、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樟
⒈ 常绿乔木,木质坚硬细致,有香气,做成箱柜可防蠹虫:香樟(樟树)。樟脑(由樟树的根、茎、枝、叶蒸馏而制成的白色结晶体,可入药。亦是工业原料。亦称“潮脑”)。
异体字
- 章
汉英互译
camphor
造字法
形声:从木、章声
English
camphor tree
最读网樟字讲解
“樟”字的语文讲解
“樟”是一个充满韵味的汉字,它的读音是zhāng,属于形声字。从字形上来看,“樟”由“木”和“章”两个部分组成。“木”作为形旁,提示我们这个字与树木有关;而“章”则作为声旁,表示其读音。
一、字义解析
“樟”字的主要意思是常绿的大乔木,属于樟科,常绿乔木,高可达50米,具有浓密的枝叶和芳香的木材。它的木材可以用来制作家具、雕刻等工艺品,同时也是制作香料的重要原料,香气浓郁,被誉为“香料之王”。
二、词语搭配
在日常生活中,“樟”字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如“樟树”、“樟脑”、“樟木”等。例如,“樟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其枝叶茂盛,常用于园林绿化;“樟脑”则是一种常用的香料,具有清凉、驱虫的作用;“樟木”则是指用樟树的木材制成的物品。
三、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樟”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植物,更象征着一种精神。樟树以其坚韧不拔、四季常青的品质,成为了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精神的象征。同时,樟木也因其独特的香气,被赋予了吉祥、平安的寓意。
四、诗词引用
在古代诗词中,“樟”字也经常出现。诗人通过描绘樟树的风姿和香气,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九华山》中就有“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的诗句,虽然主要描写的是九华山,但其中也透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樟树那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
总之,“樟”字不仅是一个形声字,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的汉字。通过对“樟”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 樟的意思、基本解释,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樟
〈名〉
常绿乔木 [camphor tree],叶卵形,夏季开黄白色小花,果实黑色,大如豌豆,木质坚固细致,有香气,做成箱柜,可以防蠹虫
康熙字典
樟【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廣韻》豫樟。木也。通作章。《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樹楩楠豫章。《師古註》豫、章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別。《禮·斗威儀》君政訟平,豫章常爲生。
又郡名。《應劭·漢官儀》豫章郡,樹生庭中,故以名郡。
又《本草》釣樟,樟之小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章【卷三】【音部】
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諸良切
说文解字注
(章)樂竟爲一章。歌所止曰章。从音十。會意。諸良切。十部。十、數之終也。說從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