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竛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竛
⒈ 〔竛竮〕a.行走不稳,如“薄游成汗漫,高步觉竛竛。”b.孤单;孤独,如“地偏寒浩荡,春半客竛竛。”
统一码
竛字UNICODE编码U+7ADB,10进制: 31451,UTF-32: 00007ADB,UTF-8: E7 AB 9B。
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竛字讲解
逐字解析:“嵴”字的语文解释
“嵴”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结构独特。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构成和用法。
一、字义解析
“嵴”字的基本意义是“脊梁骨”。在人体解剖学中,脊梁骨构成了脊柱的主体部分,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和运动。此外,“嵴”还可以引申为“山脊”,即山岭的最高部分。
二、字形结构
“嵴”字由“山”和“脊”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山”表示山的形象,而“脊”则暗示了这条“山”形结构的顶部。这种构造形象地展现了“嵴”作为山脊的形态特征。
三、语境用法
在汉语中,“嵴”字多用于描述与山相关的地理特征,如“山嵴”、“山谷”等。同时,在建筑、绘画等领域,“嵴”也可以用来形容物体的凸起部分,如“屋嵴”指的是房屋屋顶的两侧翘起部分。
四、文化内涵
“嵴”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被视为神圣、高贵的象征,而脊梁骨则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嵴”字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核心、支柱。
五、总结
“嵴”是一个形声字,由“山”和“脊”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山脊的形态特征。在汉语中,“嵴”字多用于描述与山相关的地理特征,同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掌握“嵴”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此外,“嵴”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在文学作品和地名中仍时有出现。例如,在一些古诗文中,“嵴”字常被用来描绘山水之美;而在一些地名中,“嵴”字则用来指代特定的山脉或地形特征。因此,了解“嵴”字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竛的意思、基本解释,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竛【午集下】【立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竛竮,行不正。亦作伶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