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髅
拼音
lóu
注音ㄌㄡˊ
繁体髏
部首骨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OV 五行火 统一码9AC5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点、撇、横、竖、撇、捺、撇点、撇、横
部首骨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OV 五行火 统一码9AC5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点、撇、横、竖、撇、捺、撇点、撇、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髅(髏)
⒈ 〔髑髅〕见“髑”。
⒉ 〔骷髅〕见“骷”。
异体字
- 髏
- 䫫
造字法
形声:从骨、娄声
English
skull; skeleton
最读网髅字讲解
“髀”字的语文讲解
“髀”是一个汉字,其本义与大腿相关。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绑腿来使大腿更加粗壮,因此“髀”也引申为大腿上的肌肉。此外,“髀”还可以表示脊骨,因为大腿骨(股骨)位于身体的中部,连接臀部,而臀部又与脊柱相连。
在古文中,“髀”字常被用作动词,意为“驻足”。例如,在《汉书·贾谊传》中有“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的句子,其中“骄”字可解释为“驻足”,意指骄傲自满地站着。这里的“髀”即指大腿,象征着人的立场或态度。
除了上述意义外,“髀”在古代还是一种舞蹈的名称,称为“髀舞”。这种舞蹈在古代是一种表演艺术,通常由男子表演,以展示力量和技巧。
此外,“髀”也是一个姓氏,虽然较为少见,但在一些地区确实存在。
在现代汉语中,“髀”字并不常用,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仍然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通过学习“髀”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感受汉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总之,“髀”字虽然简单,但意义丰富多样,既有身体部位的含义,又有动作、舞蹈和姓氏的用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这些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

※ 髅的意思、基本解释,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髅
髏
〈名〉
死人头骨。亦泛指骸骨 [skull(of a dead person)]。如:骷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尸首或头骨)
康熙字典
髏【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音樓。《說文》髑髏也。《博雅》
顱謂之髑髏。《莊子·至樂篇》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集韻》或作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髏【卷四】【骨部】
髑髏也。从骨婁聲。洛矦切
说文解字注
(髏)髑髏也。二字曡韵。从骨。婁聲。洛矦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