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棹字的解释
棹

拼音 zhào zhuō 注音ㄓㄠˋ ㄓㄨㄛ
部首木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SHJH 五行 统一码68F9
笔顺一丨ノ丶丨一丨フ一一一丨
名称横、竖、撇、点、竖、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ào(ㄓㄠˋ)

⒈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⒉  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⒊  船:棹夫(船家)。归棹。

其他字义

zhuō(ㄓㄨㄛ)

⒈  同“桌”。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木、卓声

English

oar; boat

最读网棹字讲解

《说“棹”》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世界里,“棹”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字。 一、字形与字音 “棹”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从木,卓声。“木”字旁点明了其与木材有关的意义根源。它的读音为zhào或者zhuō,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它表示划船的工具时,读“zhào”,如“船棹”“双棹”;而在一些古汉语用法或者表示一种类似砧板、垫板的东西(如“棹几”)时读“zhuō”。 二、意义与用法 1. 划船工具 当读“zhào”时,“棹”最常见的意思是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类似于桨,但比桨要长一些,往往用于较大的船只。在古典诗词中,“棹”常常被提及。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的“归雁”是北归的大雁,而大雁能传递书信的想法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若从舟行者的角度来看,那远行的船依靠着“棹”的划动才能在水上前行。又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轻快驶过的舟船,想必也是靠着船夫有力的“棹”才得以迅速穿越重重山峦间的江面。“棹”在划动之时,不仅是一种机械的运动,更像是人与船、与水互动的一种媒介,它蕴含着人类利用自然工具征服水域的智慧。 2. 船 “棹”还可以直接指代船。如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里虽未直接用“棹”表示船,但在描绘渔翁晨起、行船等一系列画面中,那在水面上漂浮的、被“欸乃”之声推动前行的物体实际上就是以“棹”为重要部件的船。这种用法将“棹”与船视为一体,强调了“棹”对于船的重要意义,因为没有“棹”,船就难以在水上自如地航行。 三、文化内涵 “棹”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水上生活和交通文化。在交通主要依靠水路的古代社会,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棹”则是驱动船只前行的关键工具。从江南水乡到江河湖海,到处都有船夫手持“棹”奋力划动的身影。它也出现在许多与送别、远行相关的文化场景中。当友人乘船远行时,岸边送别之人的目光往往会聚焦在那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变小的“棹”上,这小小的“棹”承载着离别的愁绪和对远方的期待。 此外,“棹”字还出现在一些成语中,如“桨棹之利”,强调了船桨、船棹这类工具在水上作战或者行船便利性方面的意义。 总之,“棹”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生活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符号。

棹


※ 棹的意思、基本解释,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ào

〈名〉

(1)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2) 同本义 [long oar]

桂棹兮兰枻。——《楚辞·九歌·湘君》

(3) 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桨)

(4) 泛指船桨 [oar]

短棹沿洄野兴浓。——陆游《泛舟》

(5) 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桨)

(6) 指船 [boat]

发战棹东下。——《宋史·太祖本纪》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徐彦伯《采莲曲》

(7) 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桨);棹影(船影)

词性变化

zhào

〈动〉

(1) 划[船] [row (a boat)]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2) 又如:棹船(划船);棹力(船桨划水之力);棹舟(划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

康熙字典

棹【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同櫂。《謝靈運·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

《類篇》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

木名。《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雷震。出高涼郡。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