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鬗字的解释
鬗

拼音 mán 注音ㄇㄢˊ
部首髟部 总笔画21画 结构上下
五笔DEAY 统一码9B17
笔顺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一丨丨一丨フ丨ノ丶ノ丶
名称横、竖、横、横、横、撇折、点、撇、撇、撇、横、竖、竖、横、竖、横折钩、竖、撇、点、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án(ㄇㄢˊ)

⒈  (头发)长(cháng )的样子。

统一码

鬗字UNICODE编码U+9B17,10进制: 39703,UTF-32: 00009B17,UTF-8: E9 AC 97。

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鬗字讲解

“鬣”字的语文讲解 “鬣”是一个汉字,其本义是指动物的颈上长毛。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将详细讲解“鬣”字的含义、用法及其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释 1. 本义:指动物的颈上长毛。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鬣,马颈上长毛也。”这表明“鬣”最初是用来描述马的某一部位特征的。 2. 引申义:有时,“鬣”也可以泛指兽类颈上的长毛,甚至引申为某些动物的颈部。如《汉书·扬雄传》中的“鬣”,就用来形容一种似鬣的兽角。 3. 在词语中的用法:“鬣”常出现在与动物相关的词语中,如“鬃毛”、“马鬣”等,这些词语描述了动物的颈部或头部毛发。 二、字形结构 “鬣”字属于半包围结构,部首是“鬣”,由“页”和“夹”两部分组成。“页”通常与头、面相关,“夹”则表示夹住、包裹之意。这种结构暗示了“鬣”可能与头部或颈部的毛发有关。 三、文化背景 1. 古代文学作品:在古代的诗词和文章中,“鬣”字常被用来描绘动物的形象,增添了一种古朴和生动的氛围。例如,在古诗中,诗人可能会用“鬃毛如浪”来形容骏马的鬃毛在风中飘扬的景象。 2. 历史典故:在某些历史典故中,“鬣”也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如《左传》中提到的“鬣狗”,就是指一种食尸的野兽,其颈部长有长毛,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这种动物的认识。 3. 动物学研究: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看,“鬣”作为动物颈部长毛的一种表现,反映了生物进化的某些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动物的颈部逐渐变长,长出了更为浓密的毛发,这种变化在“鬣”字中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四、总结 “鬣”字虽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却不容忽视。通过了解“鬣”字的本义、字形结构以及其在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人们对动物的观察和认识,以及他们对于生物进化的理解和想象。 此外,“鬣”字还启示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单个字的含义和用法,还要关注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鬗


※ 鬗的意思、基本解释,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鬗【亥集上】【髟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無販切,音萬。《說文》髮長也。《前漢·禮樂志》掩回轅鬗長馳。《註》鬗鬗,長貌。

《廣韻》謨官切《集韻》《韻會》母官切,?音瞞。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鬗【卷九】【髟部】

髮長也。从髟㒼聲,讀若蔓。母官切

说文解字注

(鬗)髮長皃。皃字依玉篇訂。引伸爲凡長之偁。如郊祀歌曰。掩回轅。鬗長馳。鬗猶今言道里曼曼也。如淳曰。音樠。从髟。㒼聲。讀若蔓。母官切。十四部。

交流分享

  • 鬗的词语
  • 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