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貿
⒈ “贸”的繁体字。
⒉ 交換、交易。《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唐•柳宗元《鈷鉧潭記》:“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⒊ 買賣。如:“貿易”。
⒋ 變易。《北周•庾信•擬連珠》:“蓋聞市朝遷貿,山川悠遠,是以狐兔所處。”《北史•卷六十四•韋孝寬等傳•論曰》:“雖陵谷遷貿,終以雅正自居。”
⒌ 錯雜。《宋•裴駰•史記集解序》:“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真偽舛雜。”
⒍ 冒失、莽撞。如:“貿然”。
⒎ 姓。如漢代有貿充國。
异体字
- 贸
English
trade, barter; mixed; rashly
最读网貿字讲解
“漕”字的语文讲解
“漕”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汉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与水运、运输有关,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漕”,从字面上看,“漕”指的是通过水路运输粮食等物资。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水运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方式。因此,“漕”字也引申为与水运、运输相关的意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出处:“漕”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漕》一诗中:“漕粮有储,亦以备荒。”这里的“漕”指的就是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2. 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漕”字多用作名词或动词。作为名词时,它通常指代粮食、物资等;作为动词时,则表示运输、运送等意义。例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将皆亡二千石之尊,而日饮醇酒,不问政事,与宾客坐饮,不问疾苦,是何异于‘漕’乎?”这里的“漕”就是动词,意为“运输”。
三、文化内涵
“漕”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运输词汇,它还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艰辛与智慧的赞美。在古代,运输粮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漕”字所蕴含的运输精神,正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此外,“漕”字还与古代的税收制度有关。在古代,政府为了筹集财政收入,会征收各种税收。其中,“漕税”就是一种重要的税收形式。通过征收“漕税”,政府得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总结
“漕”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与水运、运输密切相关,还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风貌。在现代汉语中,“漕”字虽然不常用,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通过对“漕”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 貿的意思、基本解释,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貿【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
切,音茂。《說文》作
。易財也。《徐曰》
,猶亂也,交互之義。《五經文字》
,經典相承,隷省作貿。《爾雅·釋言》貿,市也。
又買也。《詩·衞風》抱布貿絲。
又《禮·檀弓》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註》貿貿,目不明之貌。《釋文》貿,一音牟。
又《廣雅》貿,敭也。
又姓。《廣韻》出《姓苑》,東莞人氏。
又通茅。《公羊傳·成元年》敗績于貿戎。《釋文》貿,一音茅。《左氏傳》作茅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貿【卷六】【貝部】
易財也。从貝戼聲。莫切
说文解字注
(貿)易財也。衞風。抱布貿絲。咎繇謨。貿遷有無化居。从貝。卯聲。莫切。三部。
交流分享
- 貿的词语
- 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