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甄字的解释
甄

拼音 zhēn 注音ㄓㄣ
部首瓦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7504
笔顺一丨フ丨丨一一丨一一フフ丶
名称横、竖、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ēn(ㄓㄣ)

⒈  审查,鉴别:甄审。甄别。甄选。甄录(选择录用)。甄品(鉴别品评)。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⒉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甄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⒊  姓。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discriminate、distinguish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o examine, discern; to grade; a surname

最读网甄字讲解

《说“甄”》 在汉字的浩瀚星空中,“甄”字宛如一颗独特而闪耀的星辰,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字形结构与读音 “甄”字为左右结构,左边是“垔”(yīn),右边为“瓦”。“垔”字本义为山陵高大,从形象上看,就像连绵的山峰。而右边加上“瓦”,使得这个字有了与陶器相关的初始意义。“甄”字读音为zhēn,一声,读音沉稳有力,在汉语的词汇中犹如一个坚定的音符。 二、本义——制陶 从其字形结构推测,“甄”最初的含义与制陶有关。在古代,制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工艺活动。人们将黏土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物,如陶罐、陶碗等,这个塑造的过程就可以称为“甄”。陶器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用于储存食物、汲水、烹饪等。制陶者精心地甄选陶土,细致地塑造陶坯,再经过烧制,赋予陶器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开启了人类早期艺术创作的篇章。 三、引申义 1. 筛选、甄别 随着社会的发展,“甄”字的意义从单纯的制陶过程引申开来。人们在众多事物中进行挑选、辨别优劣真伪时,就会用到“甄”的引申义。例如“甄选”,就是经过仔细地挑选,像在一个人才济济的群体中甄选合适的人选担任重要职位;“甄别”则强调辨别真假、好坏,如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甄别商品的真伪。这一引申义体现了人们对事物深入认知和精准判断的需求。 2. 考察并加以任用 在选拔人才方面,“甄”有着特殊的意义。“甄拔”一词表示甄别选拔,即通过对人的品德、才能等多方面的考察,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并加以任用。古代科举制度下,朝廷通过层层考试来甄拔贤才,为国家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四、文化内涵 “甄”字在文化作品中也有诸多体现。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甄”姓人物常常出现,并且名字中的“甄”字往往也带有美好的寓意。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甄”字所蕴含的精心、细致、慎重的态度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制陶工艺中对每一道工序的严谨对待,还是在人才选拔、事物辨别中的审慎考量,都反映了中国人注重品质、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 总之,“甄”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人类从制陶工艺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它也是文化的承载者,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甄


※ 甄的意思、基本解释,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ēn

(1) (形声。从瓦。从“瓦”与陶器有关。本义:制做陶器的转轮)

(2) 同本义 [craggan]

如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汉书·董仲舒传》

若金受范,若埴(陶土)在甄。——晋· 潘尼《释奠颂》

甄陶品类。——《后汉书》

(3) 军了的左右两翼 [both flanks]

使将军李恒督左甄, 许朝督右甄。—— 房玄龄《晋书·周访传》

(4) 姓

词性变化

zhēn

(1) 制作陶器 [make pottery]

既陶既甄。——《文选·张华·女史箴》。

甄工(甄者。制陶工人)

甄土(揉捏泥土)

甄冶(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2) 甄别,鉴别 [discriminate]

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抱朴子》。

甄升(甄别提升、晋升)

甄免(甄别。免除)

甄采(鉴别采用,选择采用)

(3) 审定,审察 [examine]。如

甄正(犹审定)

甄收(审核录用)

甄访(查访)

甄引(审察引用)

甄事(审察事理)

(4) 选拔 [select]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

甄赏(选拔奖励)

甄进(选拔任用)

甄擢(选拔擢用)

(6) 昭显;表彰 [commend]

甄勒勋绩,永昭于后。——《成皋令任君碑》。

(7) 又如:

甄沐(表彰赏赐)

甄表(旌表,表彰)

甄酬(表彰赏赐)

(8) 造就,培养 [bring up]

臣里闾孤贱,才无可甄。——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9) 又如:

甄育(培养)

甄物(陶治百姓)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

康熙字典

甄【午集上】【瓦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居延切《集韻》《韻會》稽延切,?音籈。《說文》陶也。《前漢·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註》師古曰:甄,作瓦之人也。《後漢·班固傳》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化也。《左思·魏都賦》?化所甄,國風所稟。《註》甄,成也。言宮殿之制不侈泰,國俗奉爲程式也。《何晏·景福殿賦》甄陶國風。《註》李?曰:埏埴爲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博雅》甄,地也。

《廣韻》察也。《抱朴子·正郭卷》甄無名之士於草萊。

《廣韻》一曰免也。

《增韻》表也。《潘岳·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註》宋均曰:甄,表也。

《增韻》明也。《後漢·光武紀》靈貺自甄。《註》甄明也。《謝瞻·張子房詩》聖心豈徒甄,惟德在無忘。

《集韻》亦姓。《?留·風俗傳》舜陶河濱,後爲氏。《前漢·趙充國辛慶忌傳》用甄豐甄邯,以自助。

地名。《張悛爲吳令謝詢求爲諸孫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釋文》甄,音堅。《註》吳書曰:初堅入洛軍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氣,堅命人浚探,得漢傳國璽。

陣名。《左傳·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諸註》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兩甄,猶兩翼也。《世說新語》桓元好獵,雙甄所指,不避林壑。《晉書·周魴傳》擊賊杜曾于楊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壽楊之戰,爲四甄待之。

甄甄,鳥飛貌。《楚辭·九思》鹿蹊兮??,貒貉兮蟫蟫,鸇鷂兮軒軒,鶉䳺兮甄甄。

諡法。《汲冢周書》醜心動懼曰甄。

《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義同。《韻會》毛氏曰:甄陶字,眞僊二韻通押。《莊季裕·雞肋篇》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爲樞密,當唱名讀堅音,上以爲眞音,攄辯不遜,坐貶。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叶,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孫權卽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吳諱,故攺音眞。《孫奕·示兒編》甄有二音,學者皆押甄字在先韻,獨眞韻反未嘗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過。文選張華女史箴云: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經天人,則已押人眞韻矣。○按女史箴在三國以後,孫氏未詳考,前此甄無眞音也。

《博雅》堗下謂之甄。《釋文》甄,只賔反。

《博雅》甄,甎也。《釋文》音眞。

《集韻》諸延切,音饘。察也,勉也。

《廣韻》苦掾切,音券。視也。

《集韻》規掾切,音絹。同鄄。衞地。今齊隂鄄城或作甄。《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杜預曰》甄,衞地。今東郡甄城也。

《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註》正義曰:甄,音絹。卽濮州甄城縣北。

《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集韻》鐘病聲。《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註》甄讀爲甄燿之甄。甄,猶掉也。《釋文》音震。

《字彙》古奚切,音稽。《春秋·命曆敘》神農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佛經甄明之甄。亦音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甄【卷十二】【瓦部】

匋也。从瓦垔聲。居延切

说文解字注

(甄)匋也。匋者、作瓦器也。董仲舒曰。如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陳畱風俗傳曰。舜陶甄河濱。其引申之義爲察也、勉也。考工記叚借爲震掉字。从瓦。垔聲。居延切。按本音側鄰切。十二十三部。音轉乃入仙韵。非二韵有異義。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