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牧字的解释
牧

拼音 注音ㄇㄨˋ
部首牜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7267
笔顺ノ一丨一ノ一ノ丶
名称撇、横、竖、提、撇、横、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ù(ㄇㄨˋ)

⒈  放养牲口: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

⒉  治:牧民(治理人民)。

⒊  古代治民之官:州牧。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herd

造字法

会意:从攵、从牛

English

tend cattle, shepherd

最读网牧字讲解

“牧”字的语文讲解 “牧”是一个充满韵味和深意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牧”字常与牛、羊等家畜相关联,象征着人们对这些动物的驾驭和管理。 一、基本含义 首先,“牧”字的基本含义是“放牧”,即驱赶牲畜在草地上吃草、行走。这个动作是人类早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关系到食物的获取和生存的延续。例如,在《诗经·小雅·无羊》中就有“牧羊无羊”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放牧羊群的场景。 二、引申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牧”字的含义逐渐扩展。它可以用来比喻管理、经营或治理。比如,“牧民”指的是管理民众,“牧场”则是饲养牲畜的地方。此外,“牧”还可以表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如“牧歌”就常常用来形容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甜美。 三、文化内涵 “牧”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还承载着丰富的道德和社会寓意。例如,“牧”字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高尚、不务正业,如“牧猪”、“牧马”等词语中的“牧”就带有贬义,暗示着一种懒散或不务正业的生活方式。 同时,“牧”字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在古代,人们依赖牲畜来获取食物和劳力,但同时也需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种思想在“牧”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字形结构 “牧”字的字形结构也非常有趣。它的左半部分是“牛”,右半部分是“朿”。这个字的结构告诉我们,无论是放牧牛羊还是其他家畜,都与牛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朿”字本身也有树木茂盛的意思,这进一步强化了“牧”字与自然环境的关联。 五、总结 总的来说,“牧”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韵味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社会寓意。通过学习和理解“牧”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牧”字虽然不再直接用于日常用语,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回归自然、尊重生命,让“牧”的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行。

牧


※ 牧的意思、基本解释,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2) 同本义 [herd]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扞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3)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4) 统治;主管 [rule;take charge of]

请牧基贤者思。——《荀子·成相》。注:“治也。”

(5) 又如:牧司(牧夫,牧人。管民政的地方官);牧字(治理抚育)

词性变化

〈名〉

(1) 牧人;牧民 [herdsman]

牧,养牛人也。——《说文》

尔牧来思。——《诗·小雅·无羊》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

(2) 又如:牧豕奴(放牧牲畜的仆人);牧笛(牧民或牧童所吹的笛子);牧啸(牧人的啸歌);牧奴(对放牧者的蔑称)

(3) 牧场 [pastureland]。如:牧丁(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牧长(牧场的长官);牧监(隋唐掌牧地的官署)

(4) 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 [official in charge of livestock breading]

而建其牧。——《周礼·大宰》。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

八命作牧。——《周礼·大宗伯》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 群牧判官。——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牧马所(宋有牧马监,掌牧马之事;小说家所捏造的一种职司);牧正(牧官之长,主管畜牧)

(6) 古代州的长官 [prefecturor]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礼记·曲礼》

(7) 又如:牧令(旧时称地方长官);牧守(牧伯。州郡的长官);牧宰(泛指州县长官)

(8) 姓

康熙字典

牧【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莫六切,音目。《說文》本作?,養牛人也。从攴牛。《玉篇》畜養也。《廣韻》放也,食也。《揚子·方言》牧,飤也。《註》謂放飤牛馬也。《書·禹貢》萊夷作牧。《傳》萊夷,地名,可以放牧。《詩·小雅》爾牧來思。《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

《夏官·校人》夏祭先牧。《註》始養馬者。

牧師掌牧地。《左傳·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註》牛曰牧,馬曰圉。

《哀元年》少康爲仍牧正。

《爾雅·釋地》郊外謂之牧。《疏》言可放牧也。書牧誓云: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是也。《書傳》紂近郊三十里地名牧。

《易·謙卦》謙謙君子,?以自牧也。《註》牧,養也。

《小爾雅》牧,臨也。《揚子·方言》牧,司也,察也。《韻會》治也。《書·舜典》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傳》九州牧監。

《呂?》非爾惟作天牧。《禮·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周禮·天官·大宰》九兩,一曰牧。以地得民。《註》牧,州長也。《前漢·成帝紀》罷部刺史官,更置州牧。

《詩·邶風》自牧歸荑。《傳》牧,田官也。

《禮·月令》舟牼覆舟。《註》主舟之官也。

《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註》隰臯之地,九夫爲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

《周禮·地官·遂師》經牧其田野。《註》經牧,制田界與井也。

《廣韻》使也。

《爾雅·釋畜》黑腹,牧。《疏》牛黑腹者名牧。

《左傳·隱五年》鄭人侵衞牧。《註》牧,衞邑。

廣牧,縣名。屬朔方郡。見《前漢·地理志》。

人名。《史記·黃帝紀》舉風后力牧。《註》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姓。《風俗通》漢有越巂太守牧稂。

《集韻》莫候切,音茂。地名。《尚書·大傳》牧之野。劉昌宗讀。

一曰畜牧。《書·禹貢》爲萊夷及牧。《釋文》徐音目,一音茂。

叶莫狄切。《詩·小雅》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來叶六直切,載叶節力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牧【卷三】【攴部】

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莫卜切

说文解字注

(牧)養牛人也。左傳曰。馬有圉。牛有牧。引伸爲牧民之牧。从攴牛。會意。莫⺊切。古音在一部。詩曰。牧人乃夢。小雅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