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奈
⒈ 如何,怎样:奈何。怎奈。无奈何(无可如何)。奈……何(中间加代词,如“奈我何”)。
异体字
- 柰
- 耐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ut, how; bear, stand, endure
最读网奈字讲解
“奈……何”结构解析
在古汉语中,“奈……何”是一个常见的词组结构,它通常用于表达面对某种困境或问题时的无奈和感慨。这个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奈……何”和“之”。其中,“奈……何”是固定结构,而“之”则是一个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某个对象。
一、“奈”的含义
“奈”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但在这个结构中,它主要表示“如何”、“怎样”或“怎么办”。例如,《战国策·魏策四》中有句:“今日之事,何如?”这里的“何如”就是询问对方的意见或看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
二、“何”的含义
“何”在古代汉语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感叹或反问。当“何”与“奈”结合使用时,它表达了一种对于某种情况的无奈和无法应对的情感。例如,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有句:“国之不存,何以为礼?”这里的“何以为礼”就是在问,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还怎么能谈得上礼仪制度呢?
三、“之”的作用
“之”在这里起到了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作用,使得整个词组更加紧凑和流畅。它指代的内容可以是前面提到的某个事物、情况或者人。例如,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句:“吾知其必死,故使赵替之。”这里的“之”指代的就是赵国,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知道他一定会死,所以才派赵国去替代他。
四、“奈……何”结构的用法
“奈……何”结构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如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对未来的忧虑、对命运的感慨等。例如,在《楚辞·离骚》中有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面对这样的困境,“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屈原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五、总结
“奈……何”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见词组结构,它表达了一种面对困境或问题时的无奈和感慨。通过理解“奈”、“何”和“之”的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个结构在古汉语中的运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 奈的意思、基本解释,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奈
〈代〉
(1) 如,如何 [how;what]
奈何去社稷也?——《礼记·曲礼下》
诸侯不从,奈何?——《史记·高祖本纪》
无奈何也。——《韩非子·喻老》
无可奈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亡奈何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唯无形者,无可奈也。——《淮南子·兵略训》
(2) 这 [this]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西厢记》
词性变化
◎ 奈
〈动>
(1) 对付;处置 [deal with]
谁奈离愁得,村醪或可尊。——黄庭坚《和文潜舟中所题》
(2) 又如:奈何天(言对付天公)
(3) 通“耐”。禁受住;忍受 [stand]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杜甫《月》
(4) 又如:奈烦(耐烦,能承受,能忍耐);耐守(耐心等待);奈久(耐久,能够经久);奈心(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 奈
〈副〉
(1) 怎奈、无奈的省文 [however]。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
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
(2) 又如:奈向(奈何,如何);无奈人多口杂,说不上去;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奈缘(犹怎奈)
康熙字典
奈【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同柰。詳木部柰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柰【卷六】【木部】
果也。从木示聲。奴帶切
说文解字注
(柰)柰果也。假借爲柰何字。見尙書左傳。俗作奈。非。从木。示聲。奴帶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
- 奈的词语 组词
- 奈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