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猱字的解释
猱

拼音 náo 注音ㄋㄠˊ
部首犭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QTCS 五行 统一码7331
笔顺ノフノフ丶フ丨ノ一丨ノ丶
名称撇、弯钩、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钩、撇、横、竖、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áo(ㄋㄠˊ)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⒉  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吟猱。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犭、柔声

English

a monkey with yellow hair

最读网猱字讲解

“猱”字的语文讲解 “猱”是一个形声字,从犬,离声。它的本义是猿类,即一类长臂、长尾的灵长目动物,如猕猴等。在古代文献中,“猱”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像猿猴一样敏捷、灵活的形象。 一、字形结构 “猱”字由“犬”和“离”两个部分组成。“犬”作为形旁,表示这个字与狗或猿类有关;“离”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线索。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在汉字中非常常见。 二、词义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猱”主要用来形容猿猴的敏捷和灵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词义逐渐扩展,有时也用来比喻那些像猿猴一样狡猾、顽皮的人或事物。例如,在《诗经·小雅·正月》中有“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其中的“烝”字与“猱”字形相近,有时会被误传为“烝”,但实际上应该是“猱”。不过,这里的“烝”并不表示“猱”的意思,而是另一个字。 三、用法与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猱”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会出现。例如,在描述山势险峻、攀爬困难时,可能会用到“猱升”这样的词语,意指像猿猴一样攀爬陡峭的山峰。此外,“猱”也可以作为人名或地名的一部分出现,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四、文化意义 “猱”字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猿猴来象征机智、勇敢和灵活的品质。同时,猿猴的敏捷和顽皮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顽皮和捣蛋行为。因此,“猱”字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文化内涵。 总之,“猱”是一个形声字,其本义是指猿类动物。虽然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语境和文化背景下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习和了解“猱”字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猱


※ 猱的意思、基本解释,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náo

〈名〉

(1) 兽名 [macaque]。猿属。身体便捷,善攀援。又名“狨”或“猕猴”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

(2) 又如:猱升(猿猱上树。比喻像猿猴似地轻捷攀登) “惚”

(3) 另见

词性变化

náo

〈形〉

(1) 形容轻捷、轻快 [spry and light]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猱进(轻捷地前进);猱援(轻捷攀援);猱狞(轻捷勇猛)

康熙字典

猱【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刀切,音峱。《玉篇》獸也。《廣韻》猴也。《詩·小雅》毋敎猱升木。《傳》猱,猨屬。《箋》猱之性善登木。《疏》猱則猿之輩屬,非猨也。陸璣云:猱,獼猴也。楚人謂之沐猴,老者爲玃,長臂者爲猿,猿之白腰者爲獑胡,獑胡猨駿捷於獼猴,然則猱猨其類大同也。《埤雅》狨,一名猱。顏氏以爲其尾柔長可藉,制字从柔,以此故也。《爾雅·釋獸》猱猨善援。《疏》猱,一名蝯。善攀援樹枝。

《爾雅·釋獸》蒙頌,猱狀。《疏》蒙頌,一名蒙貴。狀似猨,故曰猱狀。《集韻》本作夒,或作獿獶蝚。

《集韻》而由切,音柔。或作夒,通作蝚。

《廣韻》《集韻》?女救切,音糅。義?同。

《集韻》乃豆切,音耨。義同。《詩·小雅》猱升木。沈重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獿【卷十】【犬部】

獿㺒也。从犬夒。女交切

说文解字注

(獿)獿、逗。此複舉字之未删者。㺒也。?部夔今作獶、作猱。獿則別一字、別一義。从犬。夔聲。女交切。古音在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