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鲇
拼音
nián
注音ㄋ一ㄢˊ
繁体鮎、鯰
部首鱼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QGHK 五行火 统一码9C87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丨一丨フ一
名称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竖、横、竖、横折、横
部首鱼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QGHK 五行火 统一码9C87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丨一丨フ一
名称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竖、横、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鲇(鮎)
⒈ 〔鲇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昼伏泥中,夜出活动。肉可食,鳔入药。
⒉ (鮎)
异体字
- 鮎
- 鲶
- 鯰
English
sheatfish, parasilurus asotus
最读网鲇字讲解
“鲇”字的语文讲解
“鲇”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汉字,它的读音是“nián”,属于常用字。这个字由“鱼”和“年”两个部分组成,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鱼类。
首先,我们来看“鱼”这个偏旁。在汉字中,“鱼”通常与水生动物、水域环境等意义相关联。它不仅代表了鱼类本身,还常常用来象征与水有关的意象,如“鱼水情深”表示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是“年”这个部分。在这里,“年”并不直接指代年龄或时间,而是与一种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年兽”有关。据传说,“年兽”会在每年的除夕之夜出来伤害人畜,人们通过燃放鞭炮、贴春联等方式来驱赶它。因此,“年”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象征性的作用,代表着一种需要被驱赶、被征服的力量。
将“鱼”与“年”结合在一起,“鲇”字就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凶猛的鱼类,同时也暗示了它可能具有的力量和威慑力。在古代文献中,“鲇”也被用来形容某种强大而凶猛的动物,如“鲇鱼食人”即是指这种鱼有吃人的习性。
此外,“鲇”字在汉语中还可以作为姓氏使用,虽然较为少见,但在一些地区确实存在。
总的来说,“鲇”这个字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鱼类,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学习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动物的认识和想象。

※ 鲇的意思、基本解释,鲇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鲇
鮎、鯰
〈名〉
鲇鱼 [siluroid]。属于鲇亚目,头大,尾侧扁,皮有粘质,无鳞。如:鲇鱼上竹(鲇鱼粘滑,难于上竹。比喻求进艰难)
康熙字典
鮎【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奴兼切,音拈。《說文》鯷也。《爾雅·釋魚註》鮎別名鯷,江東通呼鮎爲鮧。《本草圖經》鮧背靑而口小者名鮎。周益公記:宜興洞有四足鮎。宋乾道六年,行都北關有鮎魚,色黑,腹下出人手於兩旁,各具五指,此魚妖也。
又《集韻》《正韻》尼占切,音黏。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鮎【卷十一】【魚部】
也。从魚占聲。奴兼切
说文解字注
(鮎)也。釋魚及魚麗傳曰。鰋、鮎也。孫炎云。鰋一名鮎。郭別鰋鮎爲二。非也。从魚。占聲。奴兼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