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陧字的解释
陧

拼音 niè 注音ㄋ一ㄝˋ 繁体
部首阝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五笔BJFG 五行 统一码9667
笔顺フ丨丨フ一一一丨一
名称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iè(ㄋ一ㄝˋ)

⒈  〔杌陧〕见“杌”。

异体字

  • ?

English

in disorder; a dangerous condition of the State

最读网陧字讲解

“陧”字的语文讲解 “陧”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汉字,其读音为niè,部首为“阝”(右耳旁),总笔画为12画。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时有出现,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一、字义解析 “陧”的本义是“绳索”。古代人们常用绳子来捆绑物品或作为标志,因此“陧”字从“绳”字演变而来,保留了与绳子相关的意象。 此外,“陧”还可以表示“不安定、不稳固”的意思。当用来形容局势、形势不稳定时,常带有忧虑、不安的情绪。 二、词性及用法 “陧”可以作为形容词或副词使用。 1. 形容词:表示不稳定、不安全的状态。如:“局势陧危”。 2. 副词: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程度。如:“他陧忑不安地走了过来”。 三、出处与例句 “陧”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字形像绳子缠绕在一束木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陧”字的字形逐渐演变,但其基本含义一直未变。 例句: 1. “天下之乱,不在胜败,而在陧不安。”——出自《吕氏春秋·仲夏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混乱不在于胜负,而在于局势的不稳定和不安宁。 2. “虽覆能复,岂有陧然不动者乎?”——出自《汉书·枚乘传》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即使国家灭亡又能重新建立,哪能有像“陧”字所形容的那种一动不动、不稳定的状态呢? 四、注意事项 由于“陧”字较为生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较少使用。因此,在遇到这个字时,建议查阅字典或请教语文老师,以确保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 同时,虽然“陧”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它在古文中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变化。 总之,“陧”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用法 的汉字,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时保持谨慎和尊重。

陧


※ 陧的意思、基本解释,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niè

——“杌陧”( wùniè):[局势、心情等] 不安

康熙字典

隉【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五結切《集韻》《韻會》倪結切,?音齧。《說文》危也。从?从毀省。徐巡以爲隉凶也。班固說,不安也。《書·泰誓》邦之杌隉。

《說文》賈侍中說,隉,法度也。《玉篇》或作?。《廣韻》同臲。《集韻》或作?摰棿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隉【卷十四】【?部】

危也。从?,从毀省。徐巡以爲:隉,凶也。賈侍中說:隉,法度也。班固說:不安也。《周書》曰:“邦之阢隉。”讀若虹蜺之蜺。五結切

说文解字注

(隉)危也。危者、在高而懼也。秦誓曰。邦之杌隉。易作臲卼。許出部之槷?、不安也。皆字異而音義同。从?。从毀省。會意。徐巡㠯爲隉、凶也。後漢書杜林傳曰。泲南徐巡。始師事衞宏。後更受林學。林於西州得桼書古文尙書一卷。以傳衞宏、徐巡。於是古文遂行。隉、凶也。此巡之說秦誓也。賈侍中說。隉灋度也。此葢亦賈侍中說古文秦誓也。侍中受古文尙書於塗惲。撰歐陽大小夏侯尙書古文尙書同異集爲三卷。隉與臬雙聲。臬者、射?的也。有法度之意。尙書立政篇臬訓法。左傳。陳之藝極。藝亦臬之叚借。賈謂隉爲臬之叚借、故云法度也。此條可以證六書叚借。依賈說則杌隉連文。杌當同扤。訓搖動。班固說。不安也。班固字孟堅。右扶風安陵人。楚令尹鬬班之後。按漢書子文生於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謂乳榖、謂虎於檡。故名榖於檡、字子文。楚人謂虎文班。其子以爲號。秦之滅楚。遷晉代之閒。因氏焉。云謂虎文班。班卽許書辬字之叚借。今之斑字也。今本漢書奪去文字、則文義不貫矣。班爲白虎通義。又爲離騷章句。見於劉逵、張載所引。此說隉不安也、恐亦說尙書語。許本之曰危也。周書曰。邦之阢隉。秦誓文。上偁三家說而後偁經者、明此書爲說字之書。特偁經爲證也。阢當是轉寫之誤。當是本作扤、或作兀、未可定也。今尙書作杌隉。周易作劓刖、作臲卼。鄭注字作倪㐳。許出部作槷?。其文不同如此。阢者、石戴土也。非此之用。讀若虹蜺之蜺。蜺雨部作霓。虫部蜺、寒蜩也。於此知漢人巳叚借蜺爲霓矣。霓平韵讀五兮翻。入韵讀五的翻。又五結翻。隉當切五結。十五部。

交流分享

  • 陧的词语 组词
  • 陧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