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鸩字的解释
鸩

拼音 zhèn 注音ㄓㄣˋ 繁体
部首鸟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五笔PQQG 五行 统一码9E29
笔顺丶フノフノフ丶フ一
名称点、横撇/横钩、撇、竖提、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鸩(鴆)zhèn(ㄓㄣˋ)

⒈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

⒉  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鸩酒。饮鸩止渴。

⒊  用毒酒害人。

异体字

  • ?
  • ?

造字法

形声:从鸟、声

English

a bird resembling the secretary falcon

最读网鸩字讲解

“鸩”字的语文讲解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中,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字——“鸩”。 “鸩”,读音为zhèn,是一个形声字,由“冘”和“鸟”两部分组成。其中,“冘”表示声旁,而“鸟”则是形旁,暗示了这个字与鸟类有关。 从字形上来看,“鸩”字的构造颇具想象力。其上半部分的“冘”,宛如一只张开的嘴,而下半部分的“鸟”,则形象地描绘了鸟的形态。这种组合方式,不仅使字形更加美观,还巧妙地传达了字义。 在字义方面,“鸩”最初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据古籍记载,这种鸟外形美丽,但羽毛中含有剧毒。因此,“鸩”字很快就被引申为毒害、毒杀的意思。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鸩酒”、“鸩毒”等词语,它们都带有强烈的负面意义,象征着邪恶和阴谋。 除了作为名词使用外,“鸩”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用毒酒或毒药害人。这种用法在古代法律文献中也有体现,如“鸩杀”一词,就是指用毒药杀害他人。 值得一提的是,“鸩”字在古代文化中还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由于鸩鸟的剧毒特性,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邪恶势力或阴谋诡计。同时,“鸩”字也出现在一些成语中,如“鸩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鸩”字的使用已经相对较少,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通过学习“鸩”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鸟类的认知和想象,还能感受到汉字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此外,“鸩”字还提醒我们要警惕生活中的邪恶和阴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正如古人所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要学会识别并抵制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危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之,“鸩”字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更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符号。通过学习和讲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鸩


※ 鸩的意思、基本解释,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1) 鴆 zhèn

(2) (形声。从鸟。本义: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3) 同本义 [a legendary bird with poisonous feathers]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楚辞·离骚》。

(4) 又如:鸩羽(鸩之羽毛);鸩翼(鸩羽)

(5) 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 [poisoned wine]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6) 又如:鸩酒(毒酒);鸩醴(毒酒);饮鸩止渴

词性变化

(1) 鴆 zhèn

(2) 以毒酒害人 [kill sb. with poisoned wine]

晋人执 卫成公,归之于 周,使医鸩之,不死。——《国语·鲁语上》。

(3) 又如:鸩杀(以药酒毒死人);鸩死(鸩杀);鸩弑(以毒酒毒死帝王)

康熙字典

鴆【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禁切,音沈。《說文》毒鳥也。《玉篇》毒鳥食蛇,其羽畫酒,飮之卽死。《廣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廣志》鴆形似鷹,大如鶚,毛黑,喙長,食蛇及橡實。《晉語》置鴆於酒。《屈原·離騷》吾令鴆爲媒兮,鴆告予以不好。

鴆有同名殊類者。《山海經》瑤碧之山有鳥,狀如雉,恆食蜚,名曰鴆。

通作酖。《左傳·閔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懷也。《註》酖與鴆通。

《集韻》徒南切,音覃。義同。

丁紺切,音馾。鳥名。或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鴆【卷四】【鳥部】

毒鳥也。从鳥冘聲。一名運日。直禁切

说文解字注

(鴆)毒鳥也。左傳正義。鴆鳥食蝮。以羽翮擽酒水中。飲之則殺人。按左傳鴆毒字皆作酖。假借也。酉部曰。酖、樂酒也。从鳥。冘聲。直禁切。古音在八部。一曰運日。一曰猶一名也。廣雅云。雄曰運日。雌曰陰諧。淮南書云。暉日知晏。陰諧知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