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駑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駑
⒈ 劣馬,走不快的馬:駑駘(“駘”也是劣馬,喻庸才)。駑馬十駕(喻愚鈍的人只要不斷努力,也能有成就)。
⒉ 喻愚鈍無能:駑鈍。駑弱。駑散(愚鈍懶散)。駑蹇(喻才能平庸低下)。
异体字
- 驽
English
tired, old horse; old, weak
最读网駑字讲解
“骟”字的语文讲解
“骟”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suān,部首是“马”,也可以归“马”部,也可归“干”部,但“干”不作为首笔。这个字的意思主要是“用绳索等把动物拴住”,或者引申为“伤害”。
从字形结构来看,“骟”字由“马”和“干”或者“纟”(绞丝旁,常表示与丝线、绳索等有关的事物)组成。当“干”作为首笔时,“骟”字表示用绳索把马拴住,即“骟马”。而当“纟”作为偏旁时,则表示与绳索、捆绑有关的意思。
在词义上,“骟”字有多种解释。例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骟,马羁也”,意思是用来拴马的绳索。此外,“骟”还可以表示伤害、残害的意思,如“骟其足”(意为砍掉它的脚)。
在古代文献中,“骟”字也有出现。比如《礼记·王制》中有提到:“天子无故不杀牛”,这可能与古代祭祀时需要使用全牛作为祭品有关,而“骟”字则有可能指代对牛进行的一种处理方式,即将其分割或伤害,以便用于祭祀。
需要注意的是,“骟”字虽然不常见,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和古代文献中仍然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这个字不仅可以了解古汉语中的词汇和语法现象,还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总之,“骟”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意义的汉字,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 駑的意思、基本解释,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駑【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農都切,音奴。《玉篇》最下馬也。《正字通》馬頓劣也。凡馬給宮中之役者曰駑。駑駘皆下乗。皮日休曰:造父善御,不能御駑駘。陽貨者,仲尼之駑駘也。
交流分享
- 駑的词语
- 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