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畔字的解释
畔

拼音 pàn 注音ㄆㄢˋ
部首田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7554
笔顺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一丨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àn(ㄆㄢˋ)

⒈  田地的界限。

⒉  边:河畔。湖畔。桥畔。耳畔。枕畔。

⒊  〔畔援〕横暴,跋扈,如“帝谓文王,无然畔畔。”亦称“畔换”、“叛换”。

⒋  古同“叛”。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nk、side、the border of a field

造字法

形声:从田、半声

English

boundary path dividing fields

最读网畔字讲解

“淹”字的语文讲解 “淹”是一个充满韵味与内涵的汉字,它的字形结构、字义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都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字形结构 “淹”字由“氵”和“奄”两部分组成。“氵”是水的变体,通常代表与水有关的事物,如河流、湖泊等。而“奄”则原意是指气息微弱、昏暗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当“氵”与“奄”结合时,“淹”便形象地表达了被水覆盖或浸没的状态。 二、字义解释 “淹”的本义通常与水有关,如“淹没”、“淹没”、“沉淹”等,都表示某物或某人被水所覆盖或浸没。此外,“淹”还有其他引申义,如“淹留”表示长期逗留、羁留;“淹赛”则表示(技艺)超出一般,非常出色。 三、相关成语故事 “淹”字还与许多成语密切相关,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淹死”。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形容人或船只因被水淹没而无法自救而丧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淹”字所蕴含的危险与不确定性。 除了“淹死”,还有一些与“淹”相关的成语,如“水淹七军”、“淹留忘返”等。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式。 四、语境中的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淹”字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如洪水泛滥等,还可以用来比喻人生中的困境或低谷时期,如“生活淹没在忙碌之中”。 此外,“淹”字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诗人通过描绘被水淹没的场景或感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淹”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独特的字形结构、丰富的字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韵味与内涵的汉字世界。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和文化,还可以更深入地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畔


※ 畔的意思、基本解释,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pàn

〈名〉

(1)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2) 同本义 [the border of field]

畔,田界也。——《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

如农之有畔。——《左传》

修其疆畔。——《国语·周语》

(3) 界限;疆界 [limits]

吟泽畔之江滨。——《楚辞·逢纷》

江河之畔无隐夫。——《楚辞·愍命》

(4) 又如:畔岸(边际;范围限制);畔涯(边际);畔衅(边界争端);畔际(界限;边际);畔界(疆界)

(5) [江、河、湖、渠、道等的] 旁边;附近 [bank]

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湖畔;河畔;路畔

(7) 边,旁边 [side]

牧羊于道畔。——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枕畔;桥畔

(9) 通“泮”。泮宫,古代学校 [school in ancient times]

饮酒畔宫。——汉《史晨词孔庙奏铭》

兴文偃武,脩序畔校。——汉《成皋令任伯嗣碑》

词性变化

pàn

〈动〉

(1) 通“叛”。背叛;叛变 [betray]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畔亡(叛亡);畔心(谋叛的念头);畔臣(背叛君国的臣子);畔弑(叛国弑君);畔乱(武装叛变);畔虑(背叛的谋划);畔离(背叛)

(3) 通“叛”。违背;背离 [deviate from]

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书·胤征》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庄子·徐无鬼》

(4) 又如:畔约(背约);畔道(背离原则,正道);畔废(不遵守贡物之制);畔援(违离,改易)

(5) 离,离开 [leave]

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严复《原强》

(6) 躲避 [hide]

连忙溜开畔入芦课荡里数只数。——《中国歌谣资料》

康熙字典

畔【午集上】【田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正韻》?薄半切,音叛。《說文》田界也。《左傳·襄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史記·周本紀》耕者皆讓畔。

《博雅》畔,離也。《書·胤征》畔官離次。

倍也。《禮·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詩·大雅》無然畔援。《箋》畔援,猶跋扈也。《釋文》韓詩云:畔援,武强也。

《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杜篤·論都賦》昔在彊秦,爰初開畔。霸自岐雍,國富人衍。衍,音宴。

《轉注古音》畔,讀作盤。《漢?》引易屯卦畔桓居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畔【卷十三】【田部】

田界也。从田半聲。薄半切

说文解字注

(畔)田界也。田界者、田之竟處也。左傳。子產曰。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一夫百畞、則畔爲百畞之界也。引申爲凡界之偁。或叚泮爲之。氓詩曰。隰則有泮。傳曰。泮、坡也。坡卽陂。箋云。泮讀爲畔。畔、涯也。經典多借爲叛字。論語。佛?以中牟畔。大雅。無然畔援。傳曰。無是畔道。無是援取。从田。半聲。薄半切。十四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