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佂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佂
⒈ 〔佂伀(
)〕惊慌,如“百姓佂佂,无所措其手足。”统一码
佂字UNICODE编码U+4F42,10进制: 20290,UTF-32: 00004F42,UTF-8: E4 BD 82。
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佂字讲解
《说“佂”字》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佂”这个字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意义。
一、字形结构
“佂”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单人旁“亻”,右边是“正”字。单人旁在汉字中往往与人相关,表示这个字所描述的事物或者动作与人有着联系。“正”字有着端正、正直的含义,同时也可表示正统、正当等多种意义。
二、字义解读
1. 征召义
“佂”字在古汉语中有征召的意思。例如,在古代社会,国家需要人力来充实军队或者从事大型工程建设时,就会发出征召令。“佂”这个动作的主体往往是官方或者具有一定权力的人或组织,而被征召的对象则是普通民众。这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一种人力调配机制,通过这种征召方式,将分散的人力集中起来,以满足国家或者集体的需求。
2. 远行的引申义
从征召义还可以引申出远行的意思。当一个人被征召到远方去服役或者执行任务时,也就意味着要踏上遥远的旅途。这种远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使命感和不确定性,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一种充满挑战的行为。
三、文化内涵
1. 反映社会制度
“佂”字背后反映的是古代的社会制度。征召民众参与国家事务是封建集权制国家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征召兵员、劳力等,国家得以维持军事防御、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如修筑城墙、开凿运河等)。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也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赋税繁重、征召频繁的时期。
2. 体现集体意识
从另一个角度看,“佂”字也体现了集体意识。当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或者大型公共事务时,通过征召将个体凝聚成集体力量。被征召的人们放下个人的事务,投身到集体的事业中,这种集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佂”字虽然已经很少单独使用,但它的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思考,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社会治理的经验教训。

※ 佂的意思、基本解释,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佂【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諸盈切,音征。佂伀,遽行貌。
又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