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拯
⒈ 援救,救助:拯救。拯饥。拯弊(救正弊病)。拯民于水火之中。
异体字
- 丞
- 承
- 抍
- 撜
- 氶
造字法
形声:从扌、丞声
English
help, save, aid; lift, raise
最读网拯字讲解
《说“拯”》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家族中,“拯”字犹如一颗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星辰,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一、字形结构与字源演变
从字形上看,“拯”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为“扌”,这一偏旁往往与手的动作相关,表示操作、扶持等意义。右边是“丞”。“丞”字在古文字中有辅佐、帮助的含义。两者结合起来,“拯”最初的本义便是救助、援救。
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虽然其具体的字形构造可能因时代久远而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基本的会意内涵已经奠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拯”字的写法逐渐规范统一,在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中,其字形越来越简洁明了,然而其核心意义却始终未变。
二、字义解析
1. 基本义——救助
这是“拯”字最为常见和根本的意义。例如“拯救”一词,在危难时刻拯救他人生命、拯救处于困境中的群体等。“拯溺者”,就是救助溺水之人。当洪水泛滥时,那些英勇的抗洪战士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拯民于水火之中,这里的“拯”生动地体现了他们伟大的救助行为。
2. 引申义——挽救、扶正
除了直接的救助生命,“拯”还有挽救事物走向衰败的意义。比如“拯弊”,就是挽救弊端、纠正混乱的局面。一个国家如果在政治、经济或者社会风气上出现了问题,贤明的君主或者有识之士就会采取措施来拯弊,使国家重新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又如“拯世”,表达的是挽救世道人心,体现出一种宏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现
“拯”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救助他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从儒家的“仁爱”思想来看,“拯”是践行仁爱的一种具体方式。君子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当看到他人遭受苦难时,就要伸出援手,积极地去拯危济困。
在文学作品中,“拯”字也频繁出现,成为塑造英雄形象、表达正义力量的重要元素。无论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拯救苍生,还是现代文学作品里那些为了革命事业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英雄豪杰,“拯”字都贯穿其中,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总之,“拯”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善良、正义和互助的不懈追求。

※ 拯的意思、基本解释,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拯
〈动〉
(1) (形声。从手,丞(
)声。本义:向上举)(2) 同本义 [lift]
艮期腓,不拯其随。——《易·艮》。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 孔颖达疏:“拯,举也。”
(3) 救济;援救 [aid;relieve;save]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起而拯之。
(4) 又如:拯弊(匡救衰病);拯世(救世);拯物(济世);拯恤(援助;救济);拯抚(救济安抚);拯济(救助;救济)
康熙字典
拯【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蒸上聲。《韻會》《正韻》
之庱切,讀與整同。救也,助也。《增韻》援也。《左傳·宣十二年》目于眢井而拯之。
又舉也。《易·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註》隨謂趾也。《集韻》本作抍。或作承。
又作氶。《韻會》或作。詳抍字註。
交流分享
- 拯的词语 组词
- 拯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