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抔字的解释
抔

拼音 póu 注音ㄆㄡˊ
部首扌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6294
笔顺一丨一一ノ丨丶
名称横、竖钩、提、横、撇、竖、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óu(ㄆㄡˊ)

⒈  用手捧东西:抔饮(双手捧水而饮)。

⒉  量词,指土、沙一类的东西:一抔土。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不声

English

take or hold up in both hands

最读网抔字讲解

“薏”字的语文讲解 “薏”是一个形声字,从“薏”(ji),表示与植物相关;“连”有连接、延续之意。本义指植物名,即“薏苡”,亦称“薏米”、“苡仁”。其嫩茎可食,种子、根、根茎、果皮均可入药。 在古文中,“薏”字常用来形容与植物有关的事物或状态。例如,《说文解字》中解释:“薏,委湿也。从草,连声。”意思是说,“薏”这个字原本是描述植物的一种状态,即柔软而湿润的。 此外,“薏”字还常出现在古代的诗词和文章中,用来借指代某种情感或心境。比如,在一些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中,“薏”字常被用来形容秋天的萧瑟和凄凉,如“薏苡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在现代汉语中,“薏”字的含义已经有所扩展,除了指植物薏苡外,还可以用来形容某物或某状态的柔软、湿润,或者用来比喻某种细腻的情感或心境。 总之,“薏”这个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在古代文化和文学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学习“薏”字的语文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魅力。 请注意,由于“ 抔 ”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以上内容仅针对“薏”字进行讲解。如果需要对该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详细的语文讲解,请提供完整的词语或句子。

抔


※ 抔的意思、基本解释,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póu

〈动〉

(1) (本作“捊”。形声。从手,不声。本义:用手捧)同本义 [hold sth. with cupped hands]

污尊而抔饮。——《礼记·礼运》。注:“手掬之也。”

(2) 又如:抔饮(以手掬水而饮);抔土(抓土;一捧之土。极言甚少)

词性变化

póu

〈量〉

(1) 相当于“捧”、“把”、“握”

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黄花冈上一抔土。——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抔米

康熙字典

抔【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薄侯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音裒。手掬物也。《禮·禮運》汙尊而抔飮。《疏》以手掬之而飮也。《前漢·張釋之傳》愚民取長陵一抔土。《註》抔謂手掬之。今學者讀爲杯勺之杯,非也。

《廣韻》芳杯切《集韻》鋪枚切,?音胚。義同。

本作捊,引取也,今文作抔。別作㧵,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掊【卷十二】【手部】

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从手咅聲。父溝切

说文解字注

(掊)杷也。杷各本作把。今正。木部曰。杷者、收麥器也。引申爲凡用手之偁。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史、漢皆言掊視得鼎。師古曰。掊、手杷土也。杷音蒲巴反。其字从木。按今俗用之刨字也。大雅曰。曾是掊克。傳曰。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以自伐釋掊、以好勝人釋克。未得其解。定本掊作倍。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似定本爲是矣。然孟子書亦作掊克。趙注但云不良也。知詩本不作掊。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掊有聚意。與捊音義近。有深取意。則不同捊也。毛詩釋文云。掊克、聚斂也。此謂同捊也。方言曰。掊、深也。郭注云。掊尅、深能。以深釋掊、以能釋尅。此亦必古說。但皆非毛義。方言掊訓深、與許說合。○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不若顔氏本作杷。从手。咅聲。父溝切。廣韵薄矦切。古音在一部。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百官志注引胡廣曰。鹽官掊坑而得鹽。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