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烳字的解释
烳

拼音 注音ㄆㄨˇ
部首火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70F3
笔顺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丶
名称点、撇、撇、点、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ǔ(ㄆㄨˇ)

⒈  火貌。

⒉  持灯、炬等行进。

统一码

烳字UNICODE编码U+70F3,10进制: 28915,UTF-32: 000070F3,UTF-8: E7 83 B3。

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烳字讲解

“煳”字的语文讲解 “煳”是一个汉字,它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煳”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以及一些方言中仍有出现。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和读音。 一、字义解释 1. 颜色:“煳”常用来形容颜色暗淡或微黄。例如,在古代文献中,“煳”有时被用来描述日落的颜色,如“夕阳煳红”。 2. 烟雾:“煳”也可以用来形容烟雾朦胧的样子。比如,在诗歌中,“煳烟”常被用来描绘一种朦胧、梦幻般的氛围。 3. 焦糊:“煳”还可以表示食物或物品被烧焦后的味道或状态,如“煳臭”(烧焦后发出的难闻气味)。 二、读音 “煳”的普通话读音为:huǒ hūo。在古汉语中,该字的读音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三、用法示例 1. 描述颜色: “夕阳煳红,映照着湖面。” 这句话中,“煳红”用来形容夕阳的颜色。 2. 描绘景象: “炊烟煳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这里,“煳渺”形容的是炊烟缭绕、朦胧梦幻的景象。 3. 表达状态: “他的衣服不小心烧着了,变得煳臭难闻。” 这句话中的“煳臭”用来形容衣物烧焦后的难闻气味。 四、结构与部首 “煳”字属于左右结构,部首是“火”。这个字由“火”和“胡”(古时的“煳”字中包含“胡”,也可归“月”部,但“月”不作为首笔)。字形上,“煳”字体现了火的作用或影响,使得原本的颜色或状态发生了改变。 五、总结 “煳”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汉字,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颜色、烟雾和焦糊的状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在学习和使用这个字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运用它。 此外,虽然“煳”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方言中仍有出现。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烳


※ 烳的意思、基本解释,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烳【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傍古切《集韻》頗五切,?音普。《玉篇》火貌。

《玉篇》把火行也。《廣韻》火行貌。

交流分享

  • 烳的词语
  • 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