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钎(釺)
⒈ 〔钎子〕一头尖的长钢棍,多用来在岩石上打洞。
⒉ (釺)
异体字
- 釺
造字法
形声:从钅、千声
English
tool for boring holes
最读网钎字讲解
“镐”字的语文讲解
“镐”是一个形声字,从金,浩声。从“金”,表示这个字与金属有关;“浩”有盛大、众多之意,表示声音洪亮。本义:深厚,浑厚。
1. 基本含义:
“镐”字的基本含义是深厚、浑厚,常用来形容水或土的质地深厚。例如,在古文中,“镐”有时被用来形容深不见底的水域,如“镐池”(深不见底的池水)。
2. 出处与用法:
“镐”字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多用于描述地理特征或地貌。此外,“镐”也常作为人名用字,如古代的一些君主、将领等名字中都含有“镐”字。
3. 文化与历史背景:
在中国文化中,“镐”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了深厚的土壤和水质,还隐喻着一种坚韧不拔、深沉内敛的品质。这种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推崇,如“镐”字在一些历史典故和诗词中也有所体现。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镐”字意义相近的词有“深”、“厚”、“洪”等,这些词都表达了深厚、浑厚的含义。而与“镐”意义相反的词则有“浅”、“薄”、“枯”等,这些词则表达了浅显、单薄的含义。
5. 注意事项:
在使用“镐”字时,需要注意其发音为hào,不要误读为háo或其他读音。同时,在理解和使用“镐”字时,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准确传达其含义。
总之,“镐”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字,它不仅在字形上具有独特的特点,更在字义和历史文化内涵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掌握“镐”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钎的意思、基本解释,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钎
釺
〈名〉
钎子 [puncheon;rock drill]。打凿孔眼的工具,常用于采掘工程
康熙字典
釬【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音翰。《說文》臂鎧也。
又《廣韻》釬,金銀器令相著。《集韻》固金鐵藥。《正字通》釬藥,以硼砂合銅爲之,用胡桐汁合銀,堅如石。今玉石刀柄之類,釬藥加銀一分,其中永不脫。
又《管子·戒篇》弛弓脫釬。《註》釬,所以鉤弦。
又《集韻》居寒切,音干。器也。
又急也。《莊子·列禦》有緩而釬。《註》釬,胡旦反。
又音干。急也。《集韻》亦作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釬【卷十四】【金部】
臂鎧也。从金干聲。矦旰切
说文解字注
(釬)臂鎧也。管子戒曰。弛弓脫釬。房注。釬所以扞弦。按房非也。禮射時箸左臂者謂之遂。亦謂之拾。若戰陣所用臂鎧謂之釬。㒳臂皆箸之。又非無事時所箸臂衣謂之韝也。从金。干聲。矦旰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