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谥法[ shì fǎ ]
⒈ 评定谥号的法则。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至清止。
⒉ 称号。
引证解释
⒈ 评定谥号的法则。上古有号无谥, 周 初始制谥法,至 秦 废。 汉 复其旧,历代因之,至 清 止。参阅《逸周书·谥法》、《通志·谥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题·谥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政书类》。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謚法。朕为 始皇帝。”
⒉ 称号。
引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言 戒日 者,謚法之名。此方薨后,量德以赠;彼土初登,即先荐号,以灭后美之徒虚名耳。”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所以再要出新花样,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用现在最流行的谥法来说,就是大有‘汉奸’的嫌疑。”
国语辞典
谥法[ shì fǎ ]
⒈ 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以表彰其行为事迹。始于周,废于秦,汉时又恢复其法,沿至清末始废。
⒉ 书名。宋苏洵奉诏编定,四卷。取世传周公谥法以下诸书,删定考证,以成是书。
分字解释
最读网现代词语例句
✨【谥法:帝王的最后称呼】
谥法,是古代帝王、诸侯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一个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谥号为“太祖”,意为开创基业的君主。谥法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彰显功绩也能讽刺过错。
🎨【场景一】
“文武全才”的李世民,在他的一生中,不仅武功盖世,更以其仁德著称于世。因此,他的谥号为“高宗”。这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场景二】
唐朝名将郭子仪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多次击败敌军。但他在朝堂上却因与权臣不合而被免职。最终,他因为忠心耿耿,被追封为“尚父”,谥号为“孝恭皇帝”。这种谥号既是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忠诚品质的赞扬。
🛡️【场景三】
南宋时期的岳飞,因其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赫赫战功,被赐予“壮节”之谥。虽然他最终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但他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场景四】
康熙帝一生勤政爱民,多次出征,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在他的统治下,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帝因此被追赠为“圣祖”,谥号为“钦定大清成祖”。
👑【场景五】
明朝末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然而,由于叛徒告密,张献忠最终失败,被部下所杀。尽管如此,张献忠仍被追赠为“烈烈将军”,谥号为“烈烈皇帝”,表达了后人对其英勇行为的敬仰。
🎉【总结】
谥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既有褒奖之意,也有批评之责。它通过赋予一个人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名字,来记录他们的一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