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汉语词典仪刑仪刑的意思及例句
xíng

仪刑


拼音yí xíng
注音一ˊ ㄒ一ㄥˊ

繁体儀刑

仪刑

词语解释

仪刑[ yí xíng ]

⒈  效法;法式。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文王》

follow;

⒉  朱熹集传:“仪,象;刑,法。”

⒊  典范,典型。

type;

引证解释

⒈  效法。

《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万邦作孚。”
朱熹 集传:“仪,象。刑,法。”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唐 白居易 《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故中外凡为冢妇者,皆景慕而仪刑焉。”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亿兆,皆当仪刑斯人,垂范将来。”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

⒉  为法,做楷模。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一》:“德苟成,故能仪刑家室,化流天下,礼苟顺,故能影响无遗,翼宣风化。”
唐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僕射》诗:“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宋 陆游 《贺谢枢密启》:“岂惟康济於兹时,固足仪刑於后世。”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如此之人不弃絶则已,安可使仪刑后进,执事何为欲强之乎?”

⒊  楷模;典范。

《北齐书·陈元康传》:“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明 方孝孺 《陈野翁字说》:“余违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为浅薄之归,而不获闻故老之仪刑,何幸乃得先生乎!”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杖履从容,示仪刑於 黄山、白岳 之间,其高情逸韵,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⒋  仪容,风范。

唐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乃数月后,侦其仪刑,稍稍顦顇。”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慈俭之化,无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难报。惟流传於歌舞,庶髣髴其仪刑。”
宋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尔孙尔曾,象其仪刑。”

分字解释

最读网现代词语例句

✨【古代礼仪之光】 ✨ 古人行礼时,讲究的是“仪刑”,即行为举止需合乎规范,体现出庄重与优雅。无论是朝见天子、出嫁迎亲还是拜谒师长,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地走好。 👩‍💼 场景一: 看见君王,臣子行九拜之礼。双手抱拳,恭恭敬敬,仿佛在向皇恩浩荡的君主致敬。 🙏 场景二: 毕业典礼上,学弟学妹们互赠毕业证书,相互拥抱致意,笑容满面,体现了同学情谊。 🤝 场景三: 老师批改作业,学生鞠躬道谢,字迹工整,态度认真,展现了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 🌟 场景四: 新娘在新郎面前低头跪拜,手捧花束,轻声细语,表达了新娘对新郎的深情与依恋。 💖 场景五: 酒席间,宾客举杯共饮,彼此谦让,礼貌待人,体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 ✨ 【现代礼仪之光】 ✨ 现代社会中,“仪刑”依然重要,但形式可能有所变化。无论是商务会议中的座次安排,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则,展现出良好的素质和修养。 💼 场景六: 商务谈判桌上,双方代表握手致意,微笑点头,谈笑风生,展示了专业与合作精神。 🤝 场景七: 社区活动举办时,居民互相问候,笑脸相迎,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友爱。 🌟 场景八: 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参与者轮流为老人捶背按摩,耐心倾听他们的故事,展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 场景九: 在公园里,老人们一起打太极拳,动作整齐划一,身姿优美,体现了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 场景十: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运动员们入场时,整齐列队,掌声雷动,传递了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 结语 ✨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遵守“仪刑”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在品德的体现。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美德,让世界因我们的文明而更加美好!

仪刑


※ "仪刑"的意思解释、仪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