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汉语词典韦编韦编的意思及例句
wéibiān

韦编


拼音wéi biān
注音ㄨㄟˊ ㄅ一ㄢ

繁体韋編

韦编

词语解释

韦编[ wéi biān ]

⒈  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泛指古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絶。”
后以“韦编”借指《易》。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紫霄峯 下絶韦编,旧隐 相如 结韈前。”
自注:“元君 旧隐 庐山 学《易》。”

⒉  泛指古籍。参见“韦编三絶”。

唐 周弘亮 《除夜书情》诗:“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今汝萤火曾亲,蠹书堪读,可将玉管,从事韦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始点漆於韦编,继操刀於简版。”

国语辞典

韦编[ wéi biān ]

⒈  韦,熟皮。韦编指古代未发明纸前,用竹简书写,然后用皮绳编联成册。后作为书籍的代称。

《晋书·卷七五·王湛等传》史臣曰:「叶宣尼之远契,翫道韦编。」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分字解释

最读网现代词语例句

✨📚 今天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词汇——韦编! 📚✨ 🔥 案例一:在古代,孔子为了学习《周易》,竟然用了3年的时间。他把《周易》的竹简串起来阅读,就像现在我们使用胶带一样方便。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 🔥 🎈 案例二: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去拜访孔子,发现孔子正在读一本古籍。于是,他好奇地问:“先生,你这是在读什么?”孔子笑着回答:“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叫做《春秋》。” 子贡听了,不禁感叹道:“原来读书这么有趣!” 🎉🎈 👩‍🏫 案例三: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讨论《诗经》中的诗句。他们一边讨论,一边用细绳将诗经的竹简串在一起,就像是在玩一个有趣的解谜游戏。这种情景,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 🎓 案例四:在大学课堂上,老师讲授《论语》时,经常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将竹简串在一起,让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句话的位置和顺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 💡 案例五:在图书馆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爱读书的人,他们会用不同的颜色的线将书籍的页码串起来,这样可以更清楚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却能让人更加专注于阅读的乐趣。 💡 🌍 案例六: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中,你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通过编连竹简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他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至今仍然给我们带来启示。🌍 --- 韦编 经典阅读 古代智慧 知识传承 文化瑰宝

韦编


※ "韦编"的意思解释、韦编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交流分享

造句


1.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复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2.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应虚应故事,不求甚解。

3.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4.岂不闻‘焚膏继晷’,‘悬梁、刺股’乎?没有韦编三绝,何来腰紫衣金!跟你说这些是对牛弹琴,你这笨牛就老老实实困觉吧。

5.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如果读书韦编三绝,书本内容滚瓜烂熟,那么不管考什么样的题目都难不倒我们的。

6.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应虚应故事,不求甚解。

7.岂不闻‘焚膏继晷’,‘悬梁、刺股’乎?没有韦编三绝,何来腰紫衣金!跟你说这些是对牛弹琴,你这笨牛就老老实实困觉吧。

8., 对于读书,他有着极高的兴趣,非得韦编三绝,完全读懂,方肯罢休。

9.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10.古往今来以勤奋精神立学、立志、立德和立业者如恒河沙数,悬梁刺股,韦编三绝、谓之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