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土分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分茅胙土,赖周天子宠缓;右佛左萦,凭项庄王余烈。”
例子清·陈忱《水浒后传》第37回:“现在的显擢官爵,胙土分茅。”
基础信息
拼音zuò tǔ fēn máo
注音ㄗㄨㄛˋ ㄊㄨˇ ㄈㄣ ㄇㄠˊ
感情胙土分茅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近义词分茅胙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胙土分茅”,它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也是一段关于古代封建制度与帝王恩赐的土地的故事。
### 成语的字面意义
首先,我们来分解一下“胙土分茅”这四个字的含义。“胙”在这里指的是祭祀用的肉食,“土”代表土地,“分”则是分配的意思,“茅”在古代常常用来指代茅草,但在此处更可能是指象征诸侯地位的旌旗上的装饰物。所以,“胙土分茅”的字面意思是帝王将祭祀过的肉食、土地以及象征诸侯地位的旌旗授予功臣或贵族。
### 成语的历史背景
这一成语源于周朝时期。据《左传》记载,周天子为了表彰有功之臣,会将土地和爵位赐予他们,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权。这种做法体现了周朝的封建制度,即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进一步将土地分给卿大夫,以此类推。而作为封赏的一部分,受封者会被赐予祭祀用的肉食,以及象征其地位的旌旗。
### 成语的文化意义
“胙土分茅”不仅仅描述了一种物质上的赏赐,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权力分配机制。它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功勋卓著者的认可和尊崇,同时也体现了君主对臣下的信任与授权。通过这种方式,周朝能够有效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维持社会秩序。
### 成语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胙土分茅”多用于比喻君主对臣下的恩赐或者是一种荣誉性的奖赏。例如,在表彰某人在某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时,人们可能会说:“他因为卓越的表现得到了国家的胙土分茅。”这句话虽然使用了古汉语词汇,但却准确传达了对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
总之,“胙土分茅”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不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通过学习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贫贱不移(意思解释)
- 枝对叶比(意思解释)
- 信及豚鱼(意思解释)
- 安安静静(意思解释)
- 志在千里(意思解释)
- 肝胆欲碎(意思解释)
- 临危受命(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地丑德齐(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似曾相识(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腾声飞实(意思解释)
- 饿殍遍野(意思解释)
※ 胙土分茅的意思解释、胙土分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沟满壕平 | 形容饱满。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不翼而飞 |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