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yáng

足高气扬



足高气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例子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术艺》


基础信息

拼音zú gāo qì yáng

注音ㄗㄨˊ ㄍㄠ ㄑ一ˋ 一ㄤˊ

繁体足高氣揚

感情足高气扬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近义词趾高气扬、志高气扬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足高气扬”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深刻寓意的成语。它源自古代汉语,用以形容一个人趾高气扬、骄傲自满的态度。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个人走路时的姿态,还暗示了这个人内心的傲慢与自负。 ### 成语解析 在字面上,“足高气扬”的“足高”指的是脚抬得很高,而“气扬”则表示精神上的得意忘形。整个成语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走路时昂首挺胸、步伐轻快,同时又显露出内心骄傲的人的形象。这种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成就或者地位而感到非常满足,甚至有些目中无人。 ### 历史背景 虽然“足高气扬”这个词在现代文献中并不常见,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语的形成往往与历史典故、社会风俗紧密相关。在这个成语的背后,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封建时代或者古代社会中的场景:一个官员或贵族,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后,开始在公众面前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力,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姿态和态度。 ### 用法示例 1. **正用**:他自从升职加薪之后,整个人都变得足高气扬,连平时的老朋友都不愿搭理。 2. **反用**: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始终保持谦逊,从不表现出任何足高气扬的样子。 ### 文化意义 “足高气扬”不仅仅是描述一种外在行为的成语,它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在儒家思想中,谦虚是一种美德,而骄傲自满则是应当避免的态度。因此,当人们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带有一种批评或讽刺的意味,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迷失自我,忘记谦卑的重要性。 ### 结语 总之,“足高气扬”这个成语以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和理解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中文语言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足高气扬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足高气扬的意思解释、足高气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疑邻盗斧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凿壁借光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鸿鹄将至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语重心长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有血有肉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散带衡门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不错。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斗转星移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步步深入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