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shì

主一无适



主一无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专一,无杂念。

出处《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例子梁启超《说常识》:“一国之中,但能有少数仁人君子,挟主一无适之诚,行百折不回之气,以日夜与恶社会为不断之争斗。”


基础信息

拼音zhǔ yī wú shì

注音ㄓㄨˇ 一 ㄨˊ ㄕˋ

繁体主一無適

感情主一无适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主一无适:心之专注,道之所在》 在中华文化的瑰宝中,成语是其璀璨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主一无适”。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智慧。 首先,“主”在这里并不是指“主人”,而是指“专一”的意思。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主见”有所不同。这里的“主”,强调的是内心的专一、专注。而“一”则是指唯一的、单一的意思。“无适”则可以理解为没有其他的选择,或者说是没有其他的心思。所以,整个成语“主一无适”可以理解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于《孟子·告子上》,原文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之道也。故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其中,“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便是“主一无适”的精神内核。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只有保持内心的专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正如古人所说:“心专一,则事成;心杂乱,则事败。”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主一无适”,那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够从容应对,最终取得成功。 此外,“主一无适”还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就像孔子所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忧虑;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威胁而畏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做到“主一无适”。 总之,“主一无适”不仅是古人对人生智慧的总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更需要学会保持内心的专注和平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主一无适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主一无适的意思解释、主一无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食指大动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天经地义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闻声相思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绿林大盗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有胆有识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自我批评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势力之交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见多识广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骨肉离散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旧地重游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正身明法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时易世变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隳肝沥胆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目眩心花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尘外孤标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断香零玉 比喻女子的尸骸。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室迩人遥 见“室迩人远”。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