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shūmíng

知书明理



知书明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有才学,懂礼仪。

出处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

例子萧克《浴血罗霄》第33章:“你从小就读孔夫子、孟夫子,知书明理,也该体谅爹爹。”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shū míng lǐ

注音ㄓ ㄕㄨ ㄇ一ㄥˊ ㄌ一ˇ

繁体知書明理

感情知书明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

近义词知书知礼、知书通礼、知书识礼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知书明理:知识与智慧的桥梁》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中,“知书明理”这一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也为我们揭示了知识与道德修养之间的紧密联系。   首先,“知书”二字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书本是知识的载体,阅读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领悟前人的智慧,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然而,仅仅拥有知识并不等同于具备了智慧。知识需要通过思考、实践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智慧。因此,“知书”不仅仅是指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指我们是否具备了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   其次,“明理”则侧重于道德修养和处世之道。它告诉我们,除了追求知识外,还应该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学会分辨是非善恶,理解社会规则,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只有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因此,“知书明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勤奋读书,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道德修养,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既聪明又有品德的人。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书明理”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需要具备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去伪存真,吸取精华。同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更需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知书明理”教导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不忘修身养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知书明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知书明理的意思解释、知书明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满纸空言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突飞猛进 疾速飞跃;迅疾前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经史子集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斩草除根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来去无踪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食不充口 见“食不餬口”。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自怨自艾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鸥鸟不下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牛口之下 借指卑下的地位。
志在千里 形容志向远大。
珠宫贝阙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贫贱不能移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刀光剑影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夷为平地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扭直作曲 比喻是非颠倒。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