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shēnshuàixià

正身率下



正身率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例子任总内外,位兼台辅,不能正身率下,以肃庶僚。南朝宋 刘义康《上表逊位》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g shēn shuài xià

注音ㄓㄥˋ ㄕㄣ ㄕㄨㄞˋ ㄒ一ㄚˋ

感情正身率下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以身作则、整躬率物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正身率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在浩瀚的汉语成语海洋中,“正身率下”这四个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原则。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成语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理解,“正身”即端正自身的行为和思想;“率下”则是指作为领导者或示范者,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和带动下属或民众。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行为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示范作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起点。 在古代,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良好行为来引领和教育百姓。比如,《史记·夏本纪》中就有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里的“劳身焦思”便是禹正身率下的生动体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和激励了整个部落,最终成就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 在现代社会,“正身率下”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企业中的管理者,还是家庭里的家长,乃至学校里的教师,都应该成为良好的榜样。只有当我们自己做到了言行一致,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影响他人。这种影响力不仅限于工作场所或家庭内部,更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层面,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和进步。 总之,“正身率下”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准则,更是一种深邃的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修养,同时也鼓励我们成为他人的榜样,用实际行动去传递正能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正身率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正身率下的意思解释、正身率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面黄肌瘦 面:脸;肌:肌肉;代指身体。面色发黄;身体消瘦。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
中正无私 中正:正直。端庄正直,不存私心。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迟疑不决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束手无策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用心竭力 用尽心计和力量。
趁火打劫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响答影随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太岁头上动土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翻箱倒柜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缘悭分浅 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如臂使指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晓以大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蹑手蹑脚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雨散风流 比喻离散。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