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ěngānérqǐn

枕干而寝



枕干而寝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干:盾。枕着盾牌睡觉。形容复仇之心急切而坚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基础信息

拼音zhěn gān ér qǐn

注音ㄓㄣˇ ㄍㄢ ㄦˊ ㄑ一ㄣˇ

感情枕干而寝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枕干而寝”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不太常见但非常有意思的成语——“枕干而寝”。乍一听,这个成语似乎有些晦涩难懂,但其实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让我们慢慢拆解、细细品味。 ### 一、字面解析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枕干而寝”这四个字的意思: - **枕**:枕头,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以……为枕”,即把某物当作枕头。 - **干**:在这里指的是盾牌。“干”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代武器或防御工具,比如“干戈”中的“干”就是盾牌的意思。 - **而**:连接词,表示一种动作的承接关系。 - **寝**:睡觉,休息。 综合起来,“枕干而寝”的字面意思就是“把盾牌当作枕头来睡觉”。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要用盾牌当枕头呢?这就引出了它的深层含义。 --- ### 二、成语出处与背景 “枕干而寝”最早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是这样的:“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子夏向孔子请教:“如果遇到杀害自己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要睡在草垫上,把盾牌当作枕头,时刻准备复仇,绝不与仇人同处一个世界。” 由此可见,“枕干而寝”并非单纯描述一种奇特的睡眠方式,而是表达了一种极端的仇恨心理和誓死复仇的决心。这种状态体现了古人对孝道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血亲复仇伦理观念的认同。 --- ### 三、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1. **孝道与家国情怀** 在古代社会,孝道被视为立身之本、治国之基。父母之仇被认为是天大的耻辱,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去洗刷。因此,“枕干而寝”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道德责任的体现。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2. **坚韧与执着的精神** “枕干而寝”还象征着一种不懈追求目标的精神。试想一下,一个人连睡觉时都紧握盾牌,随时准备战斗,这是何等的专注与坚持!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提倡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但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需要像“枕干而寝”那样,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毅力。 3. **反思与批判** 当然,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一成语所代表的思想。在法治社会中,个人复仇早已被法律所取代,任何形式的私刑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枕干而寝”更多地可以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来理解,而不是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 --- ### 四、如何运用这个成语? 尽管“枕干而寝”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特定语境下,它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修辞手段。例如: - 形容某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全力以赴的状态: > 他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几乎到了“枕干而寝”的程度,每天都在思考下一步计划。 - 表达某种深沉的怨恨或坚定的信念: > 面对如此巨大的屈辱,他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从此过上了“枕干而寝”的日子,誓要讨回公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成语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在日常交流中应谨慎使用,以免引起误解。 --- ### 五、结语 总的来说,“枕干而寝”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成语,它既承载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又展现了人类在面对重大使命时的顽强意志。虽然时代变迁使得它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背后那种专注、执着、不畏艰难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 希望大家通过对“枕干而寝”的了解,能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

枕干而寝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枕干而寝的意思解释、枕干而寝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勤俭节约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空空荡荡 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顾后瞻前 同“瞻前顾后”。
穷家富路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藏形匿影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挖空心思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稳如泰山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今古奇观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荡然无余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脸黄肌瘦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阿娇金屋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又称“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势不可为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息迹静处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