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ēngshǐ

与民更始



与民更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例子高阳《金色昙花》:“溥仪在不得已朕只得准如所请,于宣统九年临朝听政,与民更始之后,刊出应兴应革诸大端共九条,作为‘宣统皇帝’与‘天下臣民’的约法。


基础信息

拼音yǔ mín gēng shǐ

注音ㄩˇ ㄇ一ㄣˊ ㄍㄥ ㄕˇ

繁体與民更始

正音“与”,不能读作“yù”;“更”,不能读作“gèng”。

感情与民更始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辨形“始”,不能写作“时”。

近义词休戚与共、除旧布新、与民同乐

反义词高高在上、横征暴敛、鱼肉乡里

英语make a fresh start together with the whole nation(give the people a new deal)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与民更始: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与民更始”这一成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也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与民更始”的字面意思是与民众一起重新开始。这里的“更始”,并不是简单地指时间上的重新开始,而是深层次的文化、制度乃至社会结构的革新。它强调的是领导者或统治者应当倾听民众的声音,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讲述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即位之初,面对国家内乱、民生凋敝的局面,他决心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释放奴婢等,以期达到恢复生产、安定民心的目的。刘秀深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首先赢得民心。因此,他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生活的政策,力求与民众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他才有了“与民更始”的行动。 在当今社会,“与民更始”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之中,领导者都应秉持一种谦逊的态度,倾听人民的心声,关注人民的需求,勇于自我革新,以更好地服务社会。这种精神鼓励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去,不断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总之,“与民更始”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变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与民更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与民更始的意思解释、与民更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辙鲋之急 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百步穿杨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春去冬来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薪尽火灭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福善祸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孤注一掷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