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jiān

擿奸发伏



擿奸发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例子宋·彭乘《墨客挥犀》第九卷:“孙元规知杭州,擿奸发伏,号为神明。”


基础信息

拼音yuán jiān fā fú

注音ㄩㄢˊ ㄐ一ㄢ ㄈㄚ ㄈㄨˊ

繁体隱姦發伏

感情擿奸发伏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摘奸发伏

英语expose evildoers and reveal malpractic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擿奸发伏:洞悉真相的智慧》 在古代汉语中,“擿奸发伏”是一个颇具深意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还展示了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气去探寻真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探索其中蕴含的哲理。 “擿奸发伏”出自《后汉书·张衡传》,原文为:“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擿奸发伏”的字面意思是揭露隐藏的邪恶,揭示被掩盖的事实。擿,有指摘、揭发之意;奸,指邪恶的人或事;发,有发现、揭发的意思;伏,指隐藏、潜藏的事物。整体而言,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公正的态度,揭示出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真实情况,无论这些情况是人还是事,都应被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的审视。 在现实生活中,“擿奸发伏”的精神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司法领域中的法医鉴定,还是新闻媒体中的深度调查报道,都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它们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事实的本来面目。此外,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学会分辨是非曲直,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态度。 总之,“擿奸发伏”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正义的追求,也启示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揭露真相,维护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擿奸发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擿奸发伏的意思解释、擿奸发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狐群狗党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自拔来归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指为官声名很坏,任凭人们笑骂,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
艺高人胆大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说一不二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天涯海角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晓以大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礼坏乐缺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孤注一掷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惊心悼胆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