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ěiháng

一苇可航



一苇可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出处《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例子河广不七十步,一苇可航,非有惊涛怒浪之险,不足恃者一。清·张廷玉《明史·方震孺传》


基础信息

拼音yī wěi kě háng

注音一 ㄨㄟˇ ㄎㄜˇ ㄏㄤˊ

繁体一葦可航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一苇可航: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我们的智慧之路。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一苇可航”便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它不仅富有诗意,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苇可航”,字面理解起来,是指用一片芦苇就能渡过江河。这在现实中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它源自于《诗经·卫风·河广》中的“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原意是形容黄河宽阔无边,但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仿佛连一片小小的芦苇都能承载他的乡愁。 后来,“一苇可航”逐渐演变为比喻事物虽小,却能解决大问题,或形容人的能力非凡,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这一成语常常用来赞美那些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心态、灵活应变的人。他们就像那片小小的芦苇,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安然航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苇可航”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即便是微小的芦苇,在特定的情境下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忽视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因为它们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之,“一苇可航”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不迫与积极乐观。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让我们学会从细微之处寻找希望,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正如古人所言:“轻舟已过万重山”,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穿越一切障碍,抵达理想的彼岸。

一苇可航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苇可航的意思解释、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有两下子 比喻有点本领。
用心竭力 用尽心计和力量。
为民请命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戒骄戒躁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筋疲力竭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长江后浪推前浪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八斗之才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河鱼腹疾 指腹泻。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扬幡擂鼓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空谷传声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衣锦还乡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双柑斗酒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雷大雨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奋起直追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