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然不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夷然:泰然;不屑:轻视。心中泰然,毫不在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例子清·汪琬《张府君墓志铭》:“家产渐以中落,犹夷然不屑也。”
基础信息
拼音yí rán bù xiè
注音一ˊ ㄖㄢˊ ㄅㄨˋ ㄒ一ㄝˋ
感情夷然不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毫不在意。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解读“夷然不屑”》
在汉语的浩瀚星空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星辰,每一个都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夷然不屑”便是这样一颗富有韵味的星辰。
“夷然不屑”,从字面来看,“夷然”形容平静、坦然的样子;“不屑”则是表示轻视、认为不值得(做或看)。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非常轻蔑地看待某事物或者某人的行为,心中充满鄙视之情,态度表现得极为坦然和平静。仿佛对于那些被轻视的对象,根本就不值得自己花费一丝一毫的心力去在意,这种轻蔑不是一种激动状态下的愤怒贬低,而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无视与不屑,是一种基于自身认知和立场所做出的冷静判断后的反应。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艺术展览上,一位自恃甚高的画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前来参展。他的画作色彩浓烈、笔触夸张,但缺乏深度和灵魂。当一位真正的大师级画家路过时,他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那幅作品,眼神中流露出一抹轻视,嘴角微微上扬,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走开,脸上始终保持着那种平静而坦然的表情,这就是一种“夷然不屑”的态度。大师并不是因为嫉妒或者其他不良情绪而表现出不屑,而是凭借自己对艺术深刻的理解和高超的造诣,一眼就看穿了那幅作品的浅薄,所以自然而然地就生出了这种轻蔑的态度。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也常常能见到“夷然不屑”的身影。比如一些清正廉洁、坚守气节的知识分子,面对权贵的贿赂和拉拢时,他们往往夷然不屑。这些权贵或许手握重权,财富无数,但在秉持正义和道德良知的文人眼中,他们的行为是违背仁义道德的,那些不义之财和不正当的权力地位就像过眼云烟般毫无价值,所以文人们能够以一种平静且轻蔑的态度对待,坚决拒绝同流合污。
然而,在使用“夷然不屑”这个成语的时候,我们也要谨慎。它表达的是一种较为强烈的轻蔑情感,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人造成傲慢、自大的印象。而且在人际交往中,过于轻易地表现出对他人或事物的夷然不屑,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感情,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即使内心有所评判,也应该用更加委婉、积极的方式去表达不同的看法,除非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为了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才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出这种毫不妥协的“夷然不屑”。
总之,“夷然不屑”是一个形象生动又富含深意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情感,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于品德、价值判断等方面的思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救世主(意思解释)
- 穷年累世(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解释)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释)
- 投石问路(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姹紫嫣红(意思解释)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释)
- 扬威耀武(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公子哥儿(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欧风美雨(意思解释)
- 骄傲自满(意思解释)
- 驰魂宕魄(意思解释)
- 绝路逢生(意思解释)
- 烟消云散(意思解释)
- 置之度外(意思解释)
- 弃重取轻(意思解释)
※ 夷然不屑的意思解释、夷然不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催人泪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章甫荐履 |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常年累月 |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逢人说项 |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
福善祸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
千里命驾 |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孤注一掷 |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
连车平斗 | 形容冗员很多。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善自为谋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