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蹶不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到失败;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例子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基础信息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注音一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
繁体一蹷不振
正音“蹶”,不能读作“quē”。
感情一蹶不振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辨形“蹶”,不能写作“撅”、“橛”、“镢”;“振”,不能写作“震”。
辨析见“一败涂地”。
歇后语关公走麦城
谜语最大的打击
近义词一败涂地、一败如水
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方兴未艾
英语collapse after one setback(be in shambles; curl up; never be able to recover after a setback)
俄语не в состоянии встать нá ноги
日语一蹶(いっけつ)振(ふ)るわず
德语sich von einer Niederlage nicht mehr erholen kǒnnen
法语défaite définitive(échec irrémédiabl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一蹶不振:从挫败中学习与成长》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种时候,我们是应该像石头一样倒地不起,还是应该像蒲公英一样,即使被风吹倒,也要努力重新站起呢?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成语——“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叙传上》,原句为:“一蹶之后,再顾仲尼之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跌倒了一次,就再也不愿意站起来,不愿意回到孔子的学府继续求学了。后世便将此句简化为“一蹶不振”,用来形容人在遭受一次失败或挫折后,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决心,无法再次振作起来。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一旦跌倒,就再也站不起来”。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的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接受失败,相反,它提醒我们在遭遇挫折时要反思自身,找到问题所在,并且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前行。
在现实生活中,“一蹶不振”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在学业、事业、感情等方面遇到困境时,有的人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挫败而失去信心,从此一蹶不振;也有人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调整心态,继续奋斗,最终取得成功。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一蹶不振”的人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面对失败。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面对失败,我们不应该逃避,而应该正视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其次,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我们的抗压能力。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最后,我们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和挫折,也不能轻言放弃。
总之,“一蹶不振”是一个警示我们不要轻易放弃的成语。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困难,能否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它们。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信口开合(意思解释)
- 捻神捻鬼(意思解释)
- 瓮中之鳖(意思解释)
- 落叶归根(意思解释)
- 隔靴搔痒(意思解释)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解释)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释)
- 难以置信(意思解释)
- 外圆内方(意思解释)
- 活蹦乱跳(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算尽锱铢(意思解释)
- 不翼而飞(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耳聪目明(意思解释)
- 前赴后继(意思解释)
※ 一蹶不振的意思解释、一蹶不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嫁狗随狗 |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
百川归海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纷乱如麻 |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
永垂不朽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婆婆妈妈 |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光怪陆离 |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倒悬之急 |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