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gxiánshì

养贤纳士



养贤纳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出处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养贤纳士,修德治民。”

例子古代君子靠养贤纳士才取得大的功业


基础信息

拼音yǎng xián nà shì

注音一ㄤˇ ㄒ一ㄢˊ ㄋㄚˋ ㄕˋ

繁体養賢納士

感情养贤纳士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爱惜人才。

近义词招贤纳士

反义词嫉贤妒能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养贤纳士”这个成语出自古代中国,其字面意义为“培养贤才,接纳人才”,寓意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强调了领导者或管理者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现代社会,“养贤纳士”不仅是一种管理策略,更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 成语来源 关于“养贤纳士”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纷纷采取措施吸引各地的贤能之士。如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广招天下英才;楚庄王则以宽容著称,对前来投奔的人才一视同仁。这些历史故事成为“养贤纳士”的文化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 ### 成语解析 - **养贤**:意指培养有才能的人。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机会与平台,让人才得以发挥所长。 - **纳士**:指接纳人才,即主动寻找并吸引那些具有特殊技能或见解的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或组织。 ### 现代应用 在当今社会,“养贤纳士”这一理念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时,如何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已成为关键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来“养贤”。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以此来“纳士”。 ### 文化意义 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看,“养贤纳士”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尚贤思想。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贡献。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思想对于促进国家进步、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养贤纳士”这一成语虽然源自古代,但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至今仍不过时。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发展,努力成为一个既善于培养人才又能有效吸引人才的人。

养贤纳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养贤纳士的意思解释、养贤纳士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恨铁不成钢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夸大其词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多才多艺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紫陌红尘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今来古往 犹古往今来。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角巾素服
前脚后脚 比喻紧跟着。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赴汤蹈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恶醉强酒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