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短随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基础信息
拼音xiū duǎn suí huà
注音ㄒ一ㄡ ㄉㄨㄢˇ ㄙㄨㄟˊ ㄏㄨㄚˋ
繁体修短隨化
感情修短随化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语One's life span is decided by fate/natur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修短随化: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修短随化”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文中写道:“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其中,“聊乘化以归尽”一句便蕴含了“修短随化”的哲理思想。
那么,“修短随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来看,“修”指长,“短”指短,“随”是顺应、顺从的意思,而“化”则代表变化或者造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规律。综合起来,这个成语可以解释为:人的寿命长短由自然决定,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坦然接受生命的安排。
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也折射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在现代社会,它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一、生命的有限性与自然的无限性
首先,“修短随化”提醒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每个人的一生都如同一条河流,有源头,有终点,无论这条河多么宽广深邃,最终都会汇入大海。正如陶渊明所言,“寓形宇内复几时?”人生短暂,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瞬。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然而,这种有限性并不意味着悲观,反而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就会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同时,这也让我们明白,人类并非宇宙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依赖于自然,也受制于自然,因此需要学会尊重和顺应自然的法则。
### 二、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
其次,“修短随化”倡导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陶渊明之所以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回归田园,正是因为他懂得放下执念,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他选择“植杖而耘耔”,在田间劳作;他喜欢“登东皋以舒啸”,用歌声表达内心的自由;他还愿意“临清流而赋诗”,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美好。这些行为看似平凡,却充满了智慧——它们都是对自然节奏的契合,也是对内心需求的回应。
反观当今社会,许多人为了名利奔波劳累,甚至不惜牺牲健康和家庭幸福。殊不知,这样的生活违背了“修短随化”的原则,只会让人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如果我们能像陶渊明一样,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获得更多的宁静与满足。
### 三、面对生死的豁达与从容
最后,“修短随化”还包含着一种对生死问题的豁达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庄子则认为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无需过分纠结。陶渊明继承了道家的思想,提出“聊乘化以归尽”,主张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
这种态度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接纳。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能够坦然地看待死亡,那么他在活着的时候必然会更加珍惜每一天,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反之,若总是恐惧死亡,就容易被这种情绪束缚,无法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
###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修短随化”不仅是一句古文中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要正视生命的有限性,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并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修短随化”。
就像陶渊明那样,不妨偶尔远离喧嚣,走进自然,感受风吹草动的韵律,聆听鸟鸣溪流的旋律。你会发现,原来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不在于追逐外物,而在于内心的丰盈。这才是“修短随化”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喜笑颜开(意思解释)
- 背腹受敌(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论黄数白(意思解释)
- 处实效功(意思解释)
- 绳锯木断(意思解释)
- 天之骄子(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惊鸿艳影(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生死有命(意思解释)
- 夷为平地(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断章截句(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修短随化的意思解释、修短随化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改过迁善 |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莫衷一是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翩翩起舞 |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河鱼腹疾 | 指腹泻。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照葫芦画瓢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肝胆欲碎 |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