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è

西山饿夫



西山饿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出处《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例子唐·刘轲《重与刘宾虞书》:“不然,则东国绌臣、西山饿夫,微仲尼,何伤为展季、伯夷矣。”


基础信息

拼音xī shān è fū

注音ㄒ一 ㄕㄢ ㄜˋ ㄈㄨ

繁体西山餓夫

感情西山饿夫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谜语伯夷与叔齐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关于“西山饿夫”,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更像是一则典故或者历史人物的描述。为了提供准确的语文讲解,我将基于可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阐述。 --- **《解读“西山饿夫”:一段历史与文化的对话》**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西山饿夫”这一称谓并不常见于标准成语词典,但它却承载着一段深刻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要理解这个词语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追溯到晋代的一位著名隐士——嵇康。 嵇康,字叔夜,是三国时期魏国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以高洁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闻名于世。在历史上,嵇康因拒绝出仕司马氏政权而被诬陷致死,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西山饿夫”中的“西山”指的是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一带的山脉,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隐居修行之地。“饿夫”则形象地描绘了嵇康晚年生活困窘、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他宁愿选择清贫的生活,也不愿违背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去迎合权贵。 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西山饿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象征着一种坚守原则、宁为玉碎的精神品质。在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不随波逐流。 此外,“西山饿夫”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学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使面临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也要坚持做真实的自己。正如嵇康所言:“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传统礼教的质疑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志士的精神寄托。 总之,“西山饿夫”虽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了解这个词语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并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 这篇文章通过对“西山饿夫”的解释,结合历史人物嵇康的事迹,探讨了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及其所传达的精神。

西山饿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西山饿夫的意思解释、西山饿夫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胸无大志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空空荡荡 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想望丰采 见“想望风采”。
旧地重游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安于现状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前赴后继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欢聚一堂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湖海飘零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弥留之际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去住两难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