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论语 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例子明·顾起元《竹浪斋诗序》:“欲如古之所谓兴观群怨多识者,杳然不可复得于篇什内矣。”
基础信息
拼音xìng guān qún yuàn
注音ㄒ一ㄥˋ ㄍㄨㄢ ㄑㄨㄣˊ ㄩㄢˋ
繁体興觀羣怨
感情兴观群怨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兴观群怨”:诗之妙用》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兴观群怨”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概念。它出自《论语·阳货》,原文是:“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诗歌功能深刻的理解。
**一、兴**
“兴”指的是诗歌具有激发情感的作用。当我们读到那些优美的诗句时,内心的情感仿佛被点燃了一把火。例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雎鸠和鸣的景象一下子就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这种情感的激发不是强行灌输,而是通过诗人精心构建的艺术形象自然地触动读者的心弦。它可以是喜悦,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出的壮阔之美让人心生豪迈;也可以是忧伤,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传达出的那种难以排遣的惆怅。诗歌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们情感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在阅读或者吟诵的时候,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二、观**
“观”是指诗歌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成为我们观察世间百态的一扇窗户。从《诗经》开始,诗歌就承载着记录当时社会风貌的任务。《七月》详细描绘了西周时期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让我们看到了先民们在春天里采桑的场景;而到了杜甫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短短十个字就把唐朝安史之乱后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诗歌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无论是繁荣昌盛还是动荡不安,都能在诗歌中找到影子。通过阅读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了解到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犹如身临其境般地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气。
**三、群**
“群”体现了诗歌有助于群体交流沟通的功能。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它能够超越地域和阶层的限制,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诗会友,互相唱和。比如王维与裴迪之间的交往,他们同游辋川别墅,留下了诸多唱和之作。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情谊,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而且,诗歌还可以作为一种公共话语表达的方式,当一些社会事件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共同的愿望或者观点。在民间,诗歌也广泛流传,百姓们传唱民谣、歌谣,传递着家族故事、地方传说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因为共同的文化记忆而凝聚在一起,增强了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怨**
“怨”则是指诗歌能够抒发人们的不满情绪。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制度压抑的情况下,很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委屈和不满。然而,直接表达可能会招致祸患,于是诗歌成为了人们宣泄情绪的安全出口。屈原在楚国遭受奸臣排挤之后,写下了《离骚》,其中充满了对自己遭遇的愤懑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种抒发怨恨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往往也包含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因为还有许多人在通过诗歌诉说着类似的痛苦经历,从而形成一种情感上的支持力量。
“兴观群怨”这四个字虽然简短,却概括了诗歌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多种重要作用。它见证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诗歌价值的认知。直到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概念时,依然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智慧,去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魅力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信口开合(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鬼瞰其室(意思解释)
- 连编累牍(意思解释)
- 出头露面(意思解释)
- 一干二净(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沤沫槿艳(意思解释)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释)
- 夷为平地(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少(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离本趣末(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广开言路(意思解释)
- 久假不归(意思解释)
- 一枕黄粱(意思解释)
- 凿壁偷光(意思解释)
※ 兴观群怨的意思解释、兴观群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青出于蓝 |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
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敌众我寡 |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
杀手锏 | 喻指取胜的绝招。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富贵骄人 |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
胆如斗大 |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
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叫化子 | 乞丐。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珠宫贝阙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