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行比伯夷



行比伯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年岁虽小,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基础信息

拼音xíng bǐ bó yí

注音ㄒ一ㄥˊ ㄅ一ˇ ㄅㄛˊ 一ˊ

感情行比伯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行比伯夷:古人的道德标杆》 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在浩瀚的成语海洋中,“行比伯夷”犹如一叶扁舟,承载着古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深意。 伯夷,商末周初时期的人物,据传为孤竹国君之子。他与弟弟叔齐因不满父亲遗命而互相谦让王位,最终二人一起离开家乡,投奔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去世后,他们又拒绝了周武王的征召,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不义之举。周朝建立后,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以野菜为食,最终饿死在山上。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清高、廉洁和高尚品德的典范。 成语“行比伯夷”中的“行”,指行为、品行;“比”则是比拟、相等的意思。整个成语可以理解为行为如同伯夷一般,比喻一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做到清廉自守,不为名利所动。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的小事上,更在于面对大是大非时的选择。伯夷的行为展现了他对于道德准则的坚守,即使面临生死抉择,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人追求内心的纯净与正直,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善良。 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很难再找到像伯夷那样极端的例子,但“行比伯夷”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等,这些都是践行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同时,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被外界因素所左右。 总之,“行比伯夷”不仅是对古代贤人的赞美,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鞭策。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用实际行动去诠释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行比伯夷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行比伯夷的意思解释、行比伯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积不相能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付之一炬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如履薄冰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浪费笔墨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穷家富路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喜新厌旧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藏形匿影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斗水活鳞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结缨伏剑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各行其是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