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夺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神魂颠倒,失去常态。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
例子刘心武《钟鼓楼》:“对嗜好者来说,真有销魂夺魄之感。”
基础信息
拼音xiāo hún duó pò
注音ㄒ一ㄠ ㄏㄨㄣˊ ㄉㄨㄛˊ ㄆㄛˋ
繁体銷魂奪魄
感情销魂夺魄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神态失常。
近义词失魂落魄、销魂荡魄
英语be overwhelmed by one's passion(feel transported)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销魂夺魄:一种极致的情感体验》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销魂夺魄”,这是一则生动描绘情感强烈程度的成语,让我们一同走进它的世界。
首先,“销魂”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意为离别的悲伤使人魂飞魄散,形容极度哀伤的心情。而“夺魄”则是指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以至于丧失了正常的思考和感知能力。两者合在一起,便构成了“销魂夺魄”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或情感冲击,让人仿佛灵魂出窍、神志恍惚,难以自持。
在实际运用中,“销魂夺魄”多用于描述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个人经历等给人们带来极其深刻的感受时所使用。比如,当某人观赏一幅画作后,被其精湛技艺与丰富情感深深打动,可以形容为“这幅画真是销魂夺魄”。再如,当人们置身于壮丽山川之中,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时,亦可用此成语表达内心深处的激动与赞叹。
此外,“销魂夺魄”还常被用来形容某种情绪状态下的极端反应。例如,在听到令人震惊的消息时,人们可能会感到“魂不守舍”,这种情况下也可用“销魂夺魄”来形容其精神状态的极度混乱与不安。
总之,“销魂夺魄”作为汉语中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与向往的美好愿景。通过学习并正确理解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还能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运用,增添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草木知威(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论黄数白(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倒悬之危(意思解释)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意思解释)
- 千里命驾(意思解释)
- 服气吞露(意思解释)
- 拆东墙补西墙(意思解释)
- 小巫见大巫(意思解释)
- 无所用心(意思解释)
- 满天飞(意思解释)
- 书不释手(意思解释)
※ 销魂夺魄的意思解释、销魂夺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新仇旧恨 |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