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ànxíng

乌面鹄形



乌面鹄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出处《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基础信息

拼音wū miàn hú xíng

注音ㄨ ㄇ一ㄢˋ ㄏㄨˊ ㄒ一ㄥˊ

繁体烏靣鵠形

感情乌面鹄形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语thin, gaunt, stickly looking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乌面鹄形:形容人极度憔悴》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与哲理的光芒。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这样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成语——“乌面鹄形”。它描绘了一幅令人动容的画面,也蕴含了深刻的含义。 “乌面鹄形”出自《庄子·山木》,原句为“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乌鹊形,乌面鹄形,不亦悲乎?”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蝉、螳螂和鹊等生物为了追求短暂的利益而忽视自身安危的状态。然而,后世人们引用时,更多地将它用来形容人的外貌特征,特别是指一个人由于生活艰辛或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极度消瘦和憔悴。 在现代汉语中,“乌面鹄形”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面色黑而瘦削,看起来非常憔悴。这里的“乌面”是指脸色黑,可能是因为长期劳作或者营养不良造成的;“鹄形”则是形容形体瘦削,就像鹤一样。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那种疲惫不堪、面容枯槁的样子。 例如,在小说或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人,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面容变得异常憔悴,皮肤黝黑且松弛,身体也显得异常瘦弱。此时,用“乌面鹄形”来形容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出人物的外貌特点,还能进一步加深读者或观众对于人物处境的理解,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感人。 总之,“乌面鹄形”这一成语虽然源自古代文献,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的外貌特征,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个词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背后的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寓意。

乌面鹄形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乌面鹄形的意思解释、乌面鹄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缝衣浅带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名山大川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不屑一顾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杀鸡取卵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昂首挺胸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万里长城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行不顾言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凡夫俗子 泛指平庸的人。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空手套白狼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师严道尊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面授机宜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成己成物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