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知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例子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5回:“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说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
基础信息
拼音wén yī zhī èr
注音ㄨㄣˊ 一 ㄓ ㄦˋ
繁体聞一知二
感情闻一知二是褒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闻一知十
英语perceive all on hearing a littl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闻一知二”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字面意思为听到一件事就能联想到另一件事。在实际使用中,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悟性高、理解能力强,即从一个例子就能推断出同类事物的道理或规律。这种能力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成语故事背景
关于“闻一知二”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颜回的学生,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有一次,孔子向他讲授了一个道理,颜回听后不仅能完全理解孔子的意思,还能从中领悟到更多相关的道理。孔子对此大加赞赏,认为颜回“闻一知二”,具有极高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因此,“闻一知二”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人。
成语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闻一知二”多用于正面评价,赞扬某人善于学习,能从有限的信息中迅速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者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当老师表扬某个学生时,可能会说:“小明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总是能够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句话表明了小明不仅善于倾听,而且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扩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成语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虽然“闻一知二”通常带有积极的含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词不当,也可能被误解为贬义,比如暗示他人过于敏感或反应过度等。因此,在实际交流中,我们应当谨慎使用,确保表达准确无误。
总之,“闻一知二”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洞察力的成语,它鼓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联想,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长嘘短气(意思解释)
- 扫地出门(意思解释)
- 处之泰然(意思解释)
- 八斗之才(意思解释)
- 坏法乱纪(意思解释)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繁荣富强(意思解释)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释)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声驰千里(意思解释)
- 始终一贯(意思解释)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释)
- 见所不见(意思解释)
- 留恋不舍(意思解释)
- 同功一体(意思解释)
※ 闻一知二的意思解释、闻一知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旁敲侧击 |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
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广阔天地 |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
坏法乱纪 | 破坏法制和纪律。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供不应求 |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命与仇谋 |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