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极之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罔:无,没有。极:尽头,到头了。恩:恩情,恩德。极大的恩德。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缅维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
例子是故孝子之服勤其亲也,罔极之恩,至于当大事,夫亦何所吝。清·全祖望《记李烈妇素》
基础信息
拼音wǎng jí zhī ēn
注音ㄨㄤˇ ㄐ一ˊ ㄓ ㄣ
繁体罔極之恩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罔极之恩”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成语——“罔极之恩”。乍一听,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蕴含的情感却非常深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去感受它所承载的厚重意义。
### 一、字面解析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来拆解一下“罔极之恩”这四个字:
- **罔**:在这里是“没有”的意思。
- **极**:指的是尽头或极限。
- **恩**:就是恩情、恩德。
合起来,“罔极之恩”可以直译为“没有尽头的恩情”,也就是说,这种恩情深重到无法用语言描述,也难以报答。
### 二、出处与背景
“罔极之恩”最早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段文字表达了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其中,“昊天罔极”中的“罔极”,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父母恩情无边无际的成语“罔极之恩”。
在古代社会,人们特别注重孝道,认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最伟大的一种恩情。而“罔极之恩”正是用来强调这种恩情的无限性和不可偿还性。
### 三、深层含义
1. **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罔极之恩”最常用于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是默默付出的。无论是孩子幼年时的悉心照料,还是成长过程中的支持与引导,父母总是倾尽所有,只为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恩情,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像大海一样深邃,让人永远铭记于心。
2. **感恩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还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虽然父母的恩情无法完全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孝顺之心。比如多陪伴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或者努力学习、工作,让父母感到骄傲。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其实都是对父母恩情的一种回馈。
3. **引申意义**
除了特指父母的恩情,“罔极之恩”也可以泛指其他一些极为深厚、难以报答的恩惠。例如,老师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朋友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帮助,甚至国家和社会给予个人的支持与保护,都可以称为“罔极之恩”。因此,这个成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 四、现实启示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会变得疏离。很多人忙于追求事业和财富,却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重要的情感纽带。而“罔极之恩”恰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生命中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
试想一下,当我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是否曾认真思考过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当我们接受他人的帮助时,又是否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罔极之恩”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它教会我们珍惜当下,学会感恩,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 五、总结
总的来说,“罔极之恩”是一句充满温情与哲理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对爱与感恩的追求。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时常想起这个成语,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每一份恩情,用行动去践行感恩之道。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罔极之恩,需终生铭记。”**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更多的温暖与幸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徘徊观望(意思解释)
- 谨小慎微(意思解释)
- 悬而未决(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满山遍野(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有去无回(意思解释)
- 当机立断(意思解释)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饿虎吞羊(意思解释)
- 以弱制强(意思解释)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释)
- 款学寡闻(意思解释)
- 比众不同(意思解释)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逢人说项(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罔极之恩的意思解释、罔极之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债台高筑 |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
普天同庆 |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
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走南闯北 |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女生外向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