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ūntànshēn

吞炭漆身



吞炭漆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出处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例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基础信息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注音ㄊㄨㄣ ㄊㄢˋ ㄑ一 ㄕㄣ

感情吞炭漆身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漆身吞炭

英语eat charcoal to change one's voice and smear one's body to disguise oneself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吞炭漆身”成语讲解》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成语世界里,“吞炭漆身”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且极具深意的成语。 **一、字面释义** 从字面来看,“吞炭”就是把炭吞下去,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行为;“漆身”,则是用漆涂抹自己的身体。这两个行为单独拿出来都令人惊诧不已,合在一起更是匪夷所思,那它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二、典故来源**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与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豫让有关。豫让本是晋国智伯瑶的家臣,智伯瑶对他有知遇之恩。后来,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灭掉了智伯瑶,将他的头颅做成了酒器。豫让为了给智伯瑶报仇,就改变了自己的容貌。他先是“漆身为厉(通‘癞’)”,也就是用漆涂在身上,使自己长满恶疮,变得丑陋不堪。然后又“吞炭为哑”,吞下烧红的木炭,让自己的嗓子变得沙哑,这样就不会因为声音而被认出来。豫让通过这种方式隐藏自己的身份,以便寻找机会刺杀赵襄子。虽然最终豫让没有成功刺杀赵襄子,但他的忠诚和复仇的决心却成为了千古佳话。 **三、深层含义及文化价值** 1. **忠诚与感恩** - 这个成语最直接地体现了忠诚。豫让对智伯瑶的忠诚不是那种普通的效忠,而是深入骨髓的。智伯瑶待他以国士之礼,他就以国士之报相还。这种忠诚超越了普通的人际关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极高的道德标准。它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君臣之间、主仆之间的特殊伦理关系,主人对下属好,下属就会拼尽全力去回报。 2. **坚韧不拔的意志** -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豫让不惜对自己下如此狠手。他忍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无论是漆涂皮肤引发的瘙痒、疼痛以及可能的感染风险,还是吞炭导致喉咙的灼伤、声带受损等严重后果,都没有让他放弃。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令人钦佩,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了信念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这种坚定的意志,无论是在追求梦想、克服困难还是面对挫折时,都要有不轻易被打倒的精神。 3. **复仇观念的文化体现** - 在古代文化中,复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主题。“吞炭漆身”中的复仇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的一种朴素理解。当自己的主人或者亲人受到伤害时,复仇被视为一种正义的行为。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如今看待复仇更多的是从法律和道德的新角度出发,倡导用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但这个成语依然保留着古代复仇文化的印记,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总之,“吞炭漆身”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价值观和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入探究。

吞炭漆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吞炭漆身的意思解释、吞炭漆身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进种善群 谓提高民族素质。
薪贵于桂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恨铁不成钢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举善荐贤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平淡无奇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苦口之药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巧上加巧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本末倒置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湖光山色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千真万确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前赴后继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金玉满堂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