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ìsānshě

退徙三舍



退徙三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基础信息

拼音tuì xǐ sān shě

注音ㄊㄨㄟˋ ㄒ一ˇ ㄙㄢ ㄕㄜˇ

感情退徙三舍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近义词退避三舍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退徙三舍”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成语是“退徙三舍”。这个成语虽然不如“一箭双雕”或“画龙点睛”那样耳熟能详,但它背后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看看它的含义、来源以及如何运用。 ### 一、“退徙三舍”的字面意思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退”指的是后退,“徙”意为迁移、移动,而“三舍”则是一个古代计量距离的单位。在古代,“舍”是指行军一天所走的路程,大约三十里(约15公里)。因此,“三舍”就是三天的行程,也就是九十里左右。综合起来,“退徙三舍”的字面意思是:向后撤退九十里路。 不过,这并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后退,而是带有某种深意的行为。接下来,我们就从成语的出处入手,进一步了解它的内涵。 ### 二、“退徙三舍”的典故与背景 “退徙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段外交佳话。当时,晋文公重耳刚刚回国即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参与诸侯争霸。然而,在一次与楚国交锋的过程中,晋文公采取了一种非常智慧的策略——主动退让。 根据史书记载,晋文公曾对楚成王承诺:“如果将来两国发生冲突,我愿意先退避三舍。”后来,果然在城濮之战中,面对强大的楚军,晋文公信守诺言,命令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以示尊重和谦让。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道义上的支持,还成功诱使楚军轻敌冒进,最终被晋军击败。 由此可见,“退徙三舍”并非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高明的战略选择。它体现了晋文公的大局观和谋略,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礼让为先”的美德。 ### 三、“退徙三舍”的引申意义 通过上述典故,我们可以总结出“退徙三舍”的引申意义: 1. **谦让与宽容**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矛盾或竞争中主动退让,表现出谦逊和大度的态度。这种退让不是软弱,而是为了更大的目标或长远利益。 2. **以退为进的智慧** 在某些情况下,“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的退让反而能够创造更好的机会。正如晋文公通过退让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有时候退让本身就是一种进攻的艺术。 3. **遵守承诺的诚信** 晋文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显示了诚信的重要性。这也提醒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 四、如何正确使用“退徙三舍” 了解了成语的意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使用它。 - **用于描述谦让行为** 例如:“在谈判桌上,他选择了‘退徙三舍’,用宽容的态度化解了双方的分歧。” - **用于表达战略智慧** 例如:“商场如战场,有时候‘退徙三舍’并非失败,而是为了寻找更合适的时机反击。” 需要注意的是,“退徙三舍”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比如,当强调坚决抵抗或者毫不妥协时,就不能使用这个成语,否则会显得不合时宜。 ### 五、总结 “退徙三舍”这个成语,既包含了古人对于谦让和智慧的理解,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它教会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审时度势,懂得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退让。毕竟,真正的强者,并不是永远冲锋陷阵的人,而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最佳决策的人。 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退徙三舍”这个成语。如果你喜欢这样的语文知识分享,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内容哦!

退徙三舍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退徙三舍的意思解释、退徙三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体恤入微 同“体贴入微”。
干干脆脆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死要面子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金光闪闪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野心勃勃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自己人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谦受益,满招损 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冠绝一时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一窍不通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度德量力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纷红骇绿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