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昭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天理:天道。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
例子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回:“小二谋财害命,逃不过天理昭然。”
基础信息
拼音tiān lǐ zhāo rán
注音ㄊ一ㄢ ㄌ一ˇ ㄓㄠ ㄖㄢˊ
繁体天理炤然
感情天理昭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天理昭彰、天理昭昭
英语God's justice is manifes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天理昭然:一种正义与公道的呼唤》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天理昭然。”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无论事情多么复杂、多么隐蔽,正义终将得到伸张。它揭示了人类对于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和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天理昭然"这个成语出自古代中国,其字面意思是说,天道的公正与明察秋毫。这里的"天"代表自然界的最高法则,"理"则是指道理、规律。"昭然"意为明显、清楚。整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天道的公正性和不可违逆性,暗示着世间的一切行为都会受到上天的审判,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理"往往与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相联系,认为人的行为应当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些道德准则,那么他就会受到惩罚,这便是"天理昭然"的具体体现。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行为的道德约束力,同时也赋予了人们一种对于正义的信心。
在历史长河中,“天理昭然”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此词来形容正义力量最终战胜邪恶势力的情节;在法律领域,司法人员也常以此作为判决案件的重要依据,强调公正裁决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更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今天,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天理昭然”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时,要坚守内心的良知,勇于维护正义,相信真理和善良的力量。同时,它也是对那些企图逃避责任、掩盖真相的人的一种警示,告诫他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为最终正义必将到来。
总之,“天理昭然”这个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信念,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稀里哗啦(意思解释)
- 后继有人(意思解释)
- 素昧平生(意思解释)
- 不折不扣(意思解释)
- 铁郭金城(意思解释)
- 翩翩起舞(意思解释)
- 沟满壕平(意思解释)
- 起兵动众(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主人翁(意思解释)
※ 天理昭然的意思解释、天理昭然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改过迁善 |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彬彬有礼 |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举重若轻 |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鸡胸龟背 | 凸胸驼背。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逢人说项 |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